塔秀草原上,门合精神在闪光

2021年06月25日08:48  来源:青海日报
 

航拍门合纪念馆(无人机照片)。

党员干部齐心协力,修建新房。

门合纪念馆一角。 青海日报记者 栾雨嘉 程宦宁 公保安加 摄

  “门合纪念馆,是在上世纪50年代巴仓农场原址的基础上修葺建成,占地680平方米,于2018年11月竣工……”讲解员冯萍给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认真地讲解着。

  六月,走进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塔秀乡巴塘新村的门合纪念馆,纪念馆中最为显眼的就是英雄门合的黑色雕塑,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庄严肃穆。

  从雕塑中可以看出,他张开双臂,准备扑向已冒出滚滚浓烟、即将爆炸的炸药;他的目光坚定而有力地凝视着这片让他眷恋不已的人民与故土。这是门合生前的最后姿势。

  这个姿势,是门合用血肉之躯筑起的“生命防线”,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在场27名阶级弟兄的生命。因此,眼前的雕像不仅仅是纪念馆的一种象征和符号,它让门合的事迹广为流传,也让这位英雄走进了人们心里。

  这个姿势,在风中矗立成永恒,并化为精神的定格,多年来人们或凭吊缅怀,或追忆纪念,从这种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甘于牺牲、勇于奉献的强大力量中不断汲取精神给养。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全州2000多名党员干部来到这里,走进历史,汲取门合精神的养分,为今后的工作积蓄力量。

  冯萍说:“为了使广大农牧民党员更好地接受党性教育,整个纪念馆以藏汉双语结合的方式,用历史遗物和照片、视频向大家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

  如今,门合精神已经成为贵南人民的集体意志。在塔秀乡、贵南县……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把门合精神转化为为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

  从纪念馆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我们朝着那面旗帜走去,看见党员干部们顶着烈日,将砖块搬运到不远处的垃圾车内。

  “今天我们组织了全乡十多名党员干部,走进基层,开展为民办实事的活动,为塔秀乡达茫村村民也多杰修建房屋。”塔秀乡党委书记项秀快步迎上向我们介绍。

  今年68岁也多杰是塔秀乡达茫村村民,本该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奈何家中还有五个子女,其中四个还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塔秀乡党委组织委员祁银姐说:“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都是靠着也多杰一人操持,四个患病的孩子没有劳动力,全家只能靠政府扶持和草场补贴生活。”

  从祁银姐手机里的照片我们看到了也多杰家过去房子的模样,年久失修的外围墙只能靠着木棒勉强支撑,屋内更是随处可见“补丁”。也多杰说:“这个房子我们住了几十年了,一到下雨天屋顶就漏水,到了冬天屋里就特别冷。我们想好好修一下,但是一直没钱,只能这样住。”

  项秀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将学习成效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塔秀乡党委号召基层党支部开展了‘学党史、践初心、献爱心、暖民心’主题党日活动,为也多杰一家进行捐款并且盖一座新房。”

  5月7日,捐款活动如期举行。全乡党团员、乡机关、各站所干部职工共657人参加,共筹得善款74183元。很快,资金到位,也多杰一家的新房开始动工。

  项秀说:“为了让也多杰一家尽快住进新房,乡上的党员干部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利用下班的休息时间去施工现场帮工人们搬沙子抬水泥……”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家用爱和奉献为也多杰一家盖起了一栋10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

  也多杰看着眼前房子,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她说:“这样的房子我做梦都不敢想,感谢共产党让我们一家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为了让也多杰一家可以拎包入住。塔秀乡党委又一次站了出来,积极与县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又为也多杰一家争取到了2万元的临时救助款。项秀说:“有了这笔钱我们可以给她的新房装修一下,让他们一家人住得舒心,让他们一家人感受党的关心,党的温暖。”

  如今为民办实事,在塔秀乡已蔚然成风。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塔秀乡巴塘村针对村里年轻劳力外出务工者较多以及村里留守老人逐年增加的实际,建立了“巴塘新村互助幸福院”,并为55周岁以上留守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互助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的养老需求,还有效拓宽了老年人日间看护渠道,实现了老年人养老由照看向护理的转变。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南县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把打造英雄门合纪念馆作为引领新时代转型发展的重大党建部署和打造区域化党建品牌的重大创新举措,弘扬红色精神,筑牢初心使命。

  因此,贵南县各级党员干部对门合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明确了自身更加实际的做法——塔秀乡立足现状,在九个村子和一个社区,设立服务站,让农牧民少跑路、不跑路;茫曲镇沙拉村因地制宜盘活存量资源,基层党员更是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带领村民拓宽增收路径;茫拉乡拉干村通过组建老年、种植、农机、教育4个协会,积极改善民生,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看到,在这方流淌着红色血脉的热土上,各级党员干部正以扎实的工作,让门合精神发扬光大。

(责编:杨启红、刘沛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