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青海】

驼铃声穿千里雪 家国梦贯万丈冰

甘海琼、实习生朱煜祥

2021年06月24日17:24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穿越草原、湖泊、戈壁,沿着茶德高速一路向西,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这里有新中国第一个国营骆驼场——莫河骆驼场。岁月终将流逝,但精神烛照未来。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近70年来,莫河骆驼场三代驼工用他们坚毅、顽强和奉献践行使命,为援藏固藏、修筑青藏公路、开发建设柴达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莫河骆驼场驼群。人民网 朱煜祥摄

据资料记载,莫河骆驼场的前身是由西北军政委员会组建的“西藏运输总队”。1951年,中共西北西藏工委在甘肃民勤、武威、和宁夏等地招募驼工、购买骆驼,成立西藏工委驼运总队;1955年2月24日,中央发文撤销西藏运输总队建制,转设为国营青海省柴达木骆驼场,后更名为莫河骆驼场。从此,莫河驼队在这片土地上砥砺深耕,踵事增华……

“那个铃铛声,很脆很响,你们应该在电视上听过,但是你们肯定不知道那铃铛声能传出好几里地。”如今仍生活在莫河骆驼场的“驼二代”王永青回忆起父亲王明基,最先想起的是幼年时听到的驼铃声。“当时父亲跟着驼队一出门就是八、九个月,但只要远远听到叮当的驼铃声时,我们就知道爸爸回来了。”在王永青的心里,驼铃声不止是一个声音,更是驼队家属们日复一日的盼望与思念。

“父亲说过,如果驼队不能进藏,建设西藏的物资就无法保障。”在王永青的记忆里,父亲牵着骆驼一次次进藏。然而当年的进藏之路并非一路坦途,雪山高耸、泥沼遍布、河流众多,在无数个冰冷刺骨的黑夜,王明基靠肩负着的使命和对家的思念坚持下来,待到旭日东升,又重新扎紧驼背上的物资,继续向拉萨挺进。正是这种“一心向党,坚韧执著,团结奉献,与时俱进”的驼工精神,支撑着整个莫河驼队挺进西藏,运粮援藏,修筑青藏公路,助力柴达木开发……也是这驼工精神让多数“驼二代”“驼三代”选择留在乌兰、留在莫河骆驼场。

莫河骆驼场革命历史馆馆藏青藏路线图。人民网 朱煜祥摄

如今,莫河骆驼场借助被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的有利契机,定位“青海红色主题骆驼文化产业园”,围绕“莫河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骆驼文化休闲体验地”“农垦风情怀旧体验地”三个重点,以“驼工精神”为引领,以莫河骆驼场“历史演变”为主线,以“三大历史贡献”为核心,依托“农、牧、工、旅”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再融合“农垦文化”等元素,谋划了“一廊统领、五区支撑”的功能布局,实现了以旅游业带动农、牧、盐业融合发展。

艰苦创业近70年,莫河骆驼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凭借雄厚的资源优势,乌兰县茶卡镇也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构建魅力海西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和发展福地乌兰经济新的突破点。

(责编:刘沛然、甘海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