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场大礼堂。青海日报记者 公保安加 张洪旭 摄
6月17日一早,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出发,沿着环湖东路向南行驶,湿地、小湖泊、沙丘……沙岛独特景致渐次映入眼帘。
眼前绵延的沙丘上,一棵棵顶着绿叶丛的苗木,就像身着军装的卫士,身姿挺拔地伫立在每一面缓坡上、每一道沟壑里,锁住了步步紧逼的黄沙。
驶过沙岛,眼前就是像蓝宝石一样镶嵌在广袤草原上的青海湖。汽车在湖岸平坦笔直的109国道上疾驰,但是总也走不出大湖的臂弯。
一路跋山涉水,四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莫河驼场。
不远处颇具年代感的驼工旧居,很快就将思绪引向那个久远的年代。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从1951年首次启程进藏运送物资,到1952年护送十世班禅及随行人员前往西藏,再到1953年第三次进藏,为驻藏部队粮食供应告急进行千里驰援,前后三次进藏,近三万峰骆驼倒在运输途中,参加运输的三千多名驼工和战士,历尽艰难,洒尽血汗,一趟一趟,向西藏运输了物资和数百万斤粮食。
莫河骆驼场的职工张尚云是“驼三代”,他的外公马维雄是当时进藏驼队的驼工,谈起外公,张尚云感慨万千。“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祖辈护送十世班禅返回西藏,跟随慕生忠将军修建‘天路’,正是他们一铁锹一铁锹地开垦,一棵树一棵树地栽种,才使得曾经荒无人烟的柴达木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
在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内,一面边角有些残破、五角星比例不太规则的五星红旗格外引人注目。据陈列馆馆长张存虎介绍,这是1951年8月上旬,独立支队的战士和驼工们一起横渡通天河、翻越唐古拉山,首次完成进藏运输任务时第一面跨过唐古拉山的五星红旗,它也是历史上第一面完整走过青藏线的五星红旗,它更是历史上第一面挺进拉萨的五星红旗。返程时,驼工们经历了风吹雨淋和重重艰险又把这面红旗带回了驼场。
端详场馆内陈列的每一张老照片、每一个旧物件,都让人为革命先辈们不怕苦、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精神而动容。从第一代驼工开启千难万险的征程,前赴后继为西藏和平解放献青春洒热血,到甘做青藏公路开路先锋,眠霜卧雪,劈山筑路,再到扎根荒漠,开荒拓土,一代又一代的莫河人“一心向党、坚韧执着、团结奉献、开拓进取”的驼工精神,在瀚海戈壁奏出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张存虎在讲解时动情地说,莫河驼场的前身是西北军政委员会组建的“西藏运输总队”。历经70年的发展,莫河骆驼场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风雨历程。70年来,一批批艰苦创业的老驼工、解放军战士、知识青年、部队现役干部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用他们坚毅、顽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为西藏的和平解放、青藏公路的建成及柴达木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驼二代”王永青的父亲王明基曾是莫河驼场的老职工,王永青回忆,儿时每次见到父亲,大概都是在冬天,那是驼队完成任务回到驼场休整的日子。当驼队伴随着沉闷悠远的驼铃声归来,驼场大院所有的孩子就早早跑到大门口等候着,望穿秋水的女人们则是尽可能准备上一桌可口的饭菜,犒劳归来的丈夫。
“记得父亲每次见到我,都要紧紧地抱住我。”这期待已久的拥抱和沉闷悠远的驼铃声成为了王永青儿时最深刻的回忆。
西藏运输总队第一任总队长王宝珊,青藏公路筑路将军慕生忠,莫河驼场首任场长张子林……在陈列馆的一面墙上,印着6位革命先辈的黑白照片和他们的生平履历,一旁的展柜里,摆放着他们用过的手摇式电话机、安全帽、话筒、棉帽、马鞍、水桶等老物件,玻璃保护罩被驼场的职工们擦拭得锃亮透光。
沉闷悠远的驼铃声虽已远去,但它声声翻越昆仑的壮歌依旧回响在人们的心田,那段壮怀激烈的往事永远铭刻在记忆的丰碑上。
中介机构发布成人招生信息?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 人民网西宁8月21日电 (陈晶)近期,有中介机构利用网络等媒介,以青海师范大学的名义发布成人招生宣传信息。8月19日,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从未与任何教育机构合作招生。 凡需参加青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成人学历继续…【详细】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