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西宁市商业步行街高品质建设的调研报告

青海省委党校第7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三研修小组

2021年06月03日17:33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步行街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是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闪亮名片,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从改造提升原有商业步行街基础建设着手,积极开拓产业发展新资源、新空间,从融合对接数字经济、智慧商圈着手,大力促进产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强化城市地标打造,为西宁市经济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目前,西宁市共有商业步行街15条,这些步行街总体呈现商业集中度较高,经营业态不断拓展;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备;与旅游扶贫结合,特色文化不断融合;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社会贡献率逐步提高;消费需求稳步提升的特点。同时,西宁市的商业步行街也存在着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大中型商业步行街少;特色不够鲜明,同质化竞争加剧;体制机制不健全,未能形成有效合力;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西宁市应继续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发掘自身优势潜力,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推动西宁商业步行街高品质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

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等措施,根据西宁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西宁市“15分钟幸福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按照“政府倡导、属地统筹、商家配合、市民参与、媒体报道”的原则,对现有的购物、文化娱乐、旅游、休闲设施调整结构,提升品位。重点做好建国路、夏都大街商业集聚区,西门—大十字(莫家街)商业集聚区,力盟商业步行街商业集聚区,万达广场、唐道637、新华联购物中心商业集聚区,小桥大街、民惠城商业聚集区5大都市商业聚集区建设。同时,着力推进湟中区鲁沙尔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园、大通县天麒·花儿步行街、湟源县丹噶尔古城景区特色产业发展。

(二)引入新业态,推进差异化发展

一是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新热点。鼓励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二是推进消费升级,打造品质消费。一方面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建立高端、绿色产品多元化地供给体系,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同时通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持续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家政等,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三是错位发展。依托特色街区、旅游景区、商业区、大型社区的发展优势和商业沉淀,延续城市肌理挖掘发展潜力,建设形成历史文化展示、都市休闲体验、文化艺术创意、康体娱乐消费、商务配套服务为主题的功能型发展板块。

(三)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上下联动,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针对步行街改造提升的重点、难点,从财政、金融、用地、监管等方面,加大对步行街改造提升的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步行街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更大发挥市场作用。推动成立“促消费”商业步行街高品质建设领导小组,打造政府领导亲自抓、总负责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市、区、街区、经营主体“四级联动”工作机制,设立专门的商圈管委会,努力形成“市协调推进、区具体落实、街区日常管理、商户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开展建立信息交流、跟踪评价等工作制度,实现行业自律、市场调节、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四)完善配套设施,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加强城市消费硬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公共交通、网络通信、停车场、公共厕所、卫生及安全等公共设施。结合西宁市实际,通过修缮街道景观容貌、建设智能化设施、无障碍设施、绿色开放空间等提升购物环境和体验。创新开放思维,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商业品质和管理标准升级提供坚实的保障。努力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着力破解改革“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责编:刘沛然、甘海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