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河湟硒谷”品牌竞争力,促进“青海拉面”扩面升级,力推青绣产品提档升级,实施青稞酒产业“振兴计划”,凝聚成海东各族群众全面小康生活“最大公约数”;
开展脱贫“回头看”“回头帮”和“补针点睛”专项行动,实施“九大脱贫后续巩固行动”从而筑牢全面小康的底线,亮出海东大地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的幸福图景;
推进境内三大河流和湟水河三大峡口绿化工程,打造一条景观绿化与城市品位相结合的绿色“廊道”,唱响生态社会经济三效合一的优美旋律……
这是海东大地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是“东大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凝聚成的“最大公约数”,是在小康梦交响曲中增添的优美旋律,从而汇聚成谋新篇、开新
局、创新绩的时代主题。
河湟小镇精彩蝶变
窗外弱柳扶风,
花香馥郁,室内清新淡雅,一尘不染。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上店村位于高铁新区F3安置小区内,党建引领民宿产业发展示范户孙志成家的窗台上,淡红的刺梅花与窗外的苹果花争艳。
党员孙志成一大早把游客从2公里外的机场接过来,游客一进屋就对温馨的环境、贴心的服务、合理的价格赞不绝口。
可谁曾想到在此之前,居住在上店村的孙志成,一家四口仅有的一亩土地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是破衣裳,走的是泥巴路,紧巴巴的日子“逼迫”夫妻选择出门打零工。2011年海东市建立临空经济开发区,和乡亲们一样,孙志成家的房子和土地均在拆迁之列。
现在孙志成用两套“补偿房”中的一套办民宿,“以前只有过年才舍得买一件新衣服,而且还得挑便宜的,现在出门是沥青路,吃穿住用不发愁。”
和他同住F3小区,以前的邻居薛福新和妻子在小超市整理货物,这家利用回迁安置房办起的小超市在乡亲的“刻意关照”下,生意较红火。
“以前住不好、吃不好、行不好,现在日子好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薛福新说,现在的好日子得感谢时任小峡镇党委副书记、也即现在的王晓丽镇长,当时她跟我家是结对帮扶关系,当得知他家困窘的生活,尤其是了解到有一个年迈的母亲,有一个患有脑瘫的儿子,且为其治病债台高筑时,王晓丽帮忙出主意利用回迁安置房中的一套开超市,跑前跑后协助办理各种手续,找地方进货,协调安装水电暖,超市开起来后又让他利用精准扶贫产业启动资金,购置微型小货车跑运输。2016年实现脱贫,现在不仅外债还清了,而且还有部分存款。
小峡镇上店村党支部书记孙有春介绍说,
2016年上店村统一回迁安置到A3和F3小区内,党员带头开民宿实现收入140万元,户均达4万元;为化解无序竞争、形成品牌效应,借鉴江苏“右见·”民宿品牌成功经验,打造自己的民宿品牌——“河湟小镇”。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14400元,村集体经济“破零”基础上年收入达7万元以上。
易地搬迁搬出幸福生活
走进乐都区蒲台乡羊起台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复古风格的二层小楼和庭院,绿化带、小溪流、木质凉亭装点其间。老人们在其间谈笑风生,聊着陈年过往,共话当下的幸福、感恩党的好政策;年轻人们听着花儿喝着啤酒,品评过去的故事,品味现在快乐的生活;孩子们徜徉在游戏的乐园,尽情享受欢快的童年。这一幅怡人的生活状态,让人觉得置身于世外桃源,一切美好而又自然。
曾几何时,羊起台村却是这副模样: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地,牲畜满村跑,垃圾满天飞,下山走道一走滑三滑、上山走道一爬喘三喘。
2017年,在乐都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多方协调下,羊起台村启动实施易地搬迁工程,100户313人整村搬迁至离乐都区2公里的碾伯镇高家村。
为做好“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后半篇文章,乡党委政府在羊起台新村实施“双带”工程,以党支部带头为主导,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大力实施了乡村旅游产业、养殖协会等“支部带头工程”,同时汇聚农村实用人才,实施了蒲台水暖工等“能人带动工程”,如今这个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在全省范围内小有名气,羊起台村不仅“搬”出幸福生活,也让更多的搬迁户实现小康梦。
“现在我在新村游乐场上班,月收入就能赶上以前的年收入了。”村民余常贵高兴地说,他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从他的笑声里,听出他对现在生活的满足,读懂了他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希冀。
返乡创业打造实现小康梦
2018年,张学荣携拥有研究生学历、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经历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回到家乡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创业做农产品电商。三年来,从刚开始的夫妻二人店,到现在12个人的小公司,把民和农产品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带动民和县500多户农户通过种养业增收。
“创业之初,更多地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小康生活;但是在创业过程中慢慢发现,创业之路就是把自己的小康和很多人的小康绑定在一起了。”民和县返乡创业大学生阿牛哥张学荣说,随着自己小小创业公司员工越来越多、带动的农户更多,对“小康”二字感触更深,创业不只是成就自己和家人的小康生活,对公司员工、合作农户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也是一种示范和带动。
“希望我们的带动能成为成就他们小康生活的动能之一,哪怕很小很小。”张学荣说,除了带动农户,更直接的小康责任是对自己的创业伙伴,支付一份还算不菲的薪资、缴纳社会保险,这些都是同事们小康生活的重要构成。
“十三五”期间,海东市紧盯脱贫摘帽“清零”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十覆盖”“八清零”,海东市已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绝对贫困人口全面“清零”,“脱贫”如期实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10年的2.60倍,2019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33倍、2.85倍,“翻两番”提前实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实施湟水河“三峡”十大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规模化林场建设等造林工程,国土绿化任务完成率达到101.2%,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统筹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金名片更加响亮。
这是海东市书写的减贫诗行,是全民奏响富裕生活的乐章,是向小康目标迈进的又一序曲……
中介机构发布成人招生信息?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 人民网西宁8月21日电 (陈晶)近期,有中介机构利用网络等媒介,以青海师范大学的名义发布成人招生宣传信息。8月19日,青海师范大学发布声明,成人学历继续教育从未与任何教育机构合作招生。 凡需参加青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成人学历继续…【详细】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