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青海拉面”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

陈 俊

2021年05月24日09:30  来源:青海日报
 

城市里的青海拉面店。青海日报记者 宋翠茹摄

青海拉面产业联盟。

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

青海拉面产业大数据平台数据业务流程。 青海日报记者 陈俊 石成砚摄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海东拉面人在国内279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2.95万家,从业人数18.15万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88.8%和92.6%,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设拉面店39家。2021年第一季度,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40.74亿元,利润14.64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16.92亿元,各项指标同比增长明显……

亮眼的数据和骄人的成绩预示青海拉面进入发展井喷期,然而由于行业的重新洗牌,给原本先天发育不足的青海拉面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走在十字路口的青海拉面产业,能否继续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向左还是向右,哪条路才是正确之选?“拉面之乡——海东”正竭力“破局”。

1989年,一名怀揣致富梦想的化隆农民,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他勇敢迈出山门、步入城门,前往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厦门,成功经营的首家化隆拉面店这一“试水”行动,会成为如今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的279个大中城市、2.95万家青海拉面店的“试金石”,十几万海东人靠拉面走出大山融入城市,实现“挣了票子、育了孩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拓了路子、创了牌子”,更是让拉面产业成为海东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然而,随着餐饮业重新洗牌、非青海拉面和非清真拉面瓜分市场、加之自身先天发展不足等软肋,让面临巨大挑战的青海如何实现二次“升级跳跃”,把“青海拉面”品牌做得更响亮!

辉煌——青海拉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来自海东市品牌产业促进局权威数据显示:经过近30年的发展,至2020年底,以化隆、循化、民和三县为主要输出地的海东籍人士“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更是紧跟“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尝试开辟国际市场,在马来西亚、日本、俄罗斯、韩国、土耳其等国开设拉面店39家;2020年,海东市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141.3亿元,利润49.8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67.2亿元。海东籍拉面企业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主动歇业率达90%以上,复工复产后拉面店总数达到2.93万家,较2019年增长743家,拉面从业人数18.05万人,较2019年新增2872人。

2016年3月,互助西山乡马正彪在广州注册成立大美西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喜遇西域清真牛肉面”等品牌,近50家门店分布华南各大城市的购物中心及CBD商圈,年营业额达3.1亿元,带动青海籍员工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近200名。

在产业发展中,海东拉面人树立品牌的意识已非常强烈,如今的“喜遇西域”“化隆牛肉拉面”“撒拉人家”“高原姑娘”“喇家4000年”“伊麦佳”等品牌不仅响彻大江南北,青海拉面更是成为青海省六大劳务品牌。

业内人士指出,青海拉面产业作为由群众主导,以单一产品构成的外向型经济现象,其主要价值体现在群众的创造力。从业人员虽只占到全部劳务输出人员的1/4,创造的收入却占全市劳务总收入的57%。返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呈现出“人回转、钱回流,企回迁、业回创”新格局。

这一结论的背后,是海东拉面人主动转型发展、提档升级,打造青海拉面精品店品牌店,把店铺从街边小巷开到繁华商圈,进军尖端市场成为行业主流,提高管理、强化卫生和提升服务,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成为普遍共识。国内市场继续坚守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大经济热点区域,并勇于占领三四线城市,让拉面店从南方城市向北覆盖,打破几年前东北等北方城市拉面店较少现状,目前东三省开设的拉面店已超2500家,仅辽宁拉面店就达1500多家;同时,主动拥抱“一带一路”,大胆进军并占领国际市场。

危机——青海拉面面临的瓶颈与短板

波峰总会伴随波谷,青海拉面产业成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一碗面养活了海东18万人。

然而,随着近两年国内新的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跨行业资本转向国内餐饮市场来势迅猛,全国餐饮市场面临大洗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曾铺天盖地的拉面店风采已成昨日之势,在全国快餐市场“青海拉面”一家独大的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市场竞争的残酷暴露出了其先天软肋。

“几乎每天都有青海拉面店倒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青海省拉面协会会长、青海伊麦佳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青云忧心忡忡地说,“青海拉面网上营销的短板、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转移、品牌餐饮联合体建立滞后、不是青海拉面及非清真专属拉面市场冲击、拉面人本身文化水平较低、提档升级的主动性不足等诸多因素,不仅给行业带来了危机,也给青海拉面带来巨大冲击,这种冲击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业内人士指出,以北京为例,拉面店最多时期高达2000多家,近几年受各方因素影响,拉面店在京总量锐减至目前的834家。类似一线城市拉面店受挤压现象日益明显,拉面店从中心城市向边缘城市转移成为一个新趋势。青海拉面产业面临的最大现实是,尚处在拉面经济现象和拉面产业夹缝中,从经济现象向产业过渡中产业碎片化表现突出,宏观上主要是拉面产业产供销三大体系分离,系统化能力低下;产业品牌化打造受到产业体系影响,不能很好地展现品质,实现美誉度,从而制约产业发展,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影响力未能形成产业主导性。微观上,企业经营模式过于传统,企业管理粗放,服务松散,核心产品研发滞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才,龙头企业发育不全,带动力和拉动力有限,均衡发展能力不强。

海东市品牌产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东拉面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深度贫困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开办的拉面店绝大多数低于80平方米,员工少于5人,注册的品牌店仅占拉面店总数的2.5%;绝大部分拉面经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经营管理落后,创新能力不足,获得金融支持难度较大;虽然拉面消费终端门店在全国占有率较高,但海东本土围绕拉面产业诸如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中大型企业不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足,带动效应不明显,距拉面产业“富民强市”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破局——青海拉面产业如何实现二次“升级跳跃”

尽管青海拉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危机中蕴含新机,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共有660多座城市,青海拉面仅覆盖了279座,覆盖率40%,尚有60%的城市空间虚位以待,已经覆盖的城市也并不是完全饱和,尚有一定空间。2020年,海东市各级为拉面企业(店)解决“拉面贷”3.2亿元,对助力小微拉面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拉面产品改良、创新、提升空间巨大,可挖掘潜力可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潜力;就品牌给拉面产业在整体发展上留足了空间;产业链条还未形成,目前拉面产业只是开发了很少一部分资源,处于下游终端产品开发利用层面,围绕终端下游产品可做的上游产业还是一片处女地。

为加快推动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到创业富民与产业强市的良好效果,近年来,青海省省级层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海东市级层面出台了《海东市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海东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确保拉面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文件,围绕拉面产业系列政策的出台,有效确保了拉面经济品牌战略深入实施,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打造青海拉面产业品牌力度,强力促进青海拉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青海拉面二次“升级跳跃”潜力无限,海东还与阿里巴巴集团携手,重点打造以河湟新区为中心,涵盖食材生产加工基地、食材及特色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青海拉面网和电商中心、金融结算和服务中心的拉面产业总部经济聚焦区,注册组建青海河湟拉面产业运营有限公司,为拉面产业提供品牌推广、运营、制定行业标准等服务支持,推动拉面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并实现多重效益。

5月18日,记者在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看到,这家总投资3000万元的平台属青海省发展平台经济试点项目,由海东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华为、联通、工商银行等多家企业参与,目前数字化平台空间布局及物理装修均已完成。

此外,海东市还结合“十四五”规划,着重在深化产业政策研究、加快品牌战略步伐、推进行业提档升级、健全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国内重点高校合作对拉面重点企业进行培训等方面重点发力,拉面产业成为“一优两高”战略及“平台经济”在海东大地的生动体现,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经济增长极的关键。

(责编:陈晶、刘沛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