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法院推出10项便民举措

于瑞荣

2021年05月18日09:15  来源:青海日报
 

  记者5月11日了解到,近期,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着眼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推出十项便民新措施。

  这十项措施包括,设立诉讼服务“绿色通道”,为农民工维权提供保障,对进城务工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件,做到快审查、快立案、快移送。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办理;加大司法救助制度,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尤其涉及老弱病残、下岗职工的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养老金、劳动报酬、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等诉讼案件,提供必要的司法救助,依法办理减交、免交、缓交诉讼费用,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全覆盖,为解决人民群众跨区域进行诉讼耗时长、花费多的问题,在推广网上立案的同时,大力推行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构建人民群众“在家门口起诉”新模式,为不太擅于使用电子产品和不方便进行异地诉讼的群体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跨域立案服务。

  除此之外,十项措施还包括:委托鉴定全流程在线进行、申请强制执行无需生效证明、全面启用律师服务平台、集约送达和电子送达、新增诉讼服务一体机等电子智能设备、公布立案庭负责人联系方式、动漫短片教群众如何诉讼等。这些便民举措将为当事人带来许多便利。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十项措施,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诉讼服务大厅基础上,再配置诉讼服务一体机、诉讼风险一体机、智能云柜、电子卷宗查询机等多样化的电子智能设备,除了诉讼服务窗口,当事人在各类智能化设备上就可以办理诉讼事项,如诉讼材料打印、案件查询、诉讼风险预判、云柜提交书面材料等功能,还能提供网上立案、预约阅卷等涵盖诉讼全流程的项目。而当事人在立案时,若碰到有案不立、接待态度生硬、不一次告知补充材料等涉及诉讼服务的问题,可以拨打举报电话: 0971-4119513。

  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十项便民新措施的推出,旨在为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司法为民服务水平,既是为了给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也是为了满足老百姓多元的司法需求。

(责编:杨启红、刘沛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