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诗与远方竞芬芳

——青海省奋力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二

王宥力

2021年05月17日08:50  来源:青海日报
 

百里花海。 马宗寿 摄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登山爱好者来说,都有着不小的收获和难忘的记忆。他们在2021青海玉树·格尔木玉珠峰登山大会暨玉珠峰登山研讨会活动中,不仅领略了昆仑山东段最高峰玉珠峰的壮美雄姿,也在一步步艰难而坚定的攀登中感受着“攀登精神”的内涵。

  但专业人士对于此次登山活动的定义却不仅仅如此,在他们看来,此次活动以山为媒,让地域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多方共赢。正如格尔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王志刚所说:“格尔木将以山地户外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为主线,不断扩大体育消费需求,实现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远在上千公里外的深圳博物馆里,“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活动迎来了参观高峰。漫步于积淀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透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让心灵和思想与历史做一次对话,感受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迹,一个去青海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萌生在更多深圳观众的心里。

  近年来,青海省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不断升级文旅资源优势,让文旅融合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

  文旅融合提品质铸品牌

  从城到乡、由点及面,处处有看点、时时有玩头……近年来,青海省依托独有文化旅游特色,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各种品牌活动好戏连台,文旅融合风生水起、绽放芳华。

  自全域旅游理念提出以来,青海省围绕文化名省、旅游名省建设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挖掘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发展壮大精品产业,打造培育特色品牌,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交流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了青海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自驾车旅游示范省、生态旅游示范省等的创建。

  青海省以构建大文旅格局、推进大融合发展、打造良好文旅生态为引领,不断朝着“文旅名省”迈进。推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红色文化旅游,有序引导和推动冰雪文化旅游、温泉旅游、自驾车旅游、藏医药健康旅游等业态发展。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相衔接。坚持绿色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新兴生产模式相融互生,加强文化旅游产业与各产业融合发展。开发高质量的新型文化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旅游供给。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扶贫工作,提升贫困群众对公共文化旅游服务的获得感。

  “十三五”时期,青海省累计完成文化和旅游项目2860个,总投资达到1031亿元。培育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省级基地103家、民族手工艺品生产扶贫基地191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8家,青绣从业人员约30万,为生态旅游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

  把握机遇不断扩大文旅体融合“朋友圈”

  今年以来,青海省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要求,厚植生态理念,坚持文旅赋能,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大对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丰富青海省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构建共建共融共享的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打出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组合拳”。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2021青海玉树·格尔木玉珠峰登山大会暨玉珠峰登山研讨会活动的东道主之一。当登山队员们集结在曲麻莱县时感受到的是玉树的博大地域和丰厚人文。从曲麻莱到玉珠峰,当登山者脚踏冰川雪山时,这一片冰川雪山就成了金山银山,这也是玉树州深化厚植体育发展新优势,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内容。这种方式体现的是青海体育+融合,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生态、体育+扶贫,融合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青海省各地也实现了通过赛事联手协作,共同发展,立足于打造“一地一品”“一赛一品”,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实现体育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体育、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与长足推进。

  青海省体育局办公室一级调研员宋爱军表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拥有着丰富的山峰户外资源,对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青海是理想的户外运动之地。青海省体育局努力深化厚植体育发展新优势,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发挥体育的作用。目前,青海不但在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也在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旅游优势。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既能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又能展示生态高地的大美;既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又能推动现代文明交流;既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又能改善民生福祉。生态旅游产业是幸福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传播优秀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工作推进中更加突出生态旅游的文化特色。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文物资源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介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支持农牧区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等传承发展,创新表现形式,开发一批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推进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藏族文化(玉树)、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海西德都蒙古族、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新的生态文旅目的地和增长极。鼓励生态旅游示范区(点)与艺术院(团)合作,打造特色鲜明、体现地方人文的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剧目。

(责编:杨启红、刘沛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