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态优势 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奋力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一

王宥力

2021年05月16日09:08  来源:青海日报
 

祁连牛心山秋景。青海省文旅厅供图

天蓝,山绿,水更清。这或许已经不是青海人民的新感受了,但却是更多“慕名”来青海,一睹其壮美景色的各地游客更加强烈的感受。大学毕业回乡,18年后再来到青海的时候,王宁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掉落下来:“这是我曾经上过大学的地方吗?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王宁眼中,变化的不仅仅是城市规模的发展,更多的是美不可言的自然环境,更令她“烦恼”的是竟然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了“选择困难症”,假期太短暂,可是想去看看的地方却很多。

其实,这种“幸福”的烦恼并不是王宁一个人的感受。近年来,青海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以“生态统筹规划、生态整合资源、生态推动发展、生态共建共享”为重点,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正确处理旅游发展的“十一对”重大关系,充分发挥生态价值,履行生态责任,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份额明显增长,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擦亮绿色底牌,以生态优势推动旅游发展

青海,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集山宗、水源、异域、净土等诸多特点于一身,拥有世界最大面积的高寒湿地、草原、灌丛和森林等生态系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物种、基因、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丰富的生态资源让青海旅游有了更多的可塑性和选择性。然而青海这个生态环境的“优等生”同样也有着“成长的烦恼”。发展和保护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旅游亦如此,在选择的交叉点,青海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正如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红安所说:“青海生态地位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青海文化旅游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围绕区位特点和资源特色做文章,走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崛起之路。”

3月28日,“大美青海生态旅游邀你来”活动正式启动。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活动中,重点推出了18项20个文旅活动,围绕青海生态旅游优势,多举措、多形式地提升大美青海生态旅游的海外知名度,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青海省生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五一”小长假,青海旅游市场不出意外地迎来了小高峰,而在众多的线路选择中,“生态游”备受青睐。“走进可可西里·寻觅藏羚羊生态旅游线”“黄河廊道生态自驾车旅游线”“雄山探秘生态自驾旅游线”“唐蕃古道生态自驾旅游线”“大美青海高原生态文化旅游线”……今年青海省特别推出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10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细细品味,这里有大漠风光戈壁神韵,也有碧波湖水沙漠绿洲;这里有绿草如茵,遍地牛羊;这里有天苍苍,野茫茫;这里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几多柔情,几多雄壮……

围绕生态绿色,青海省基本建立了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目的地体系,逐步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统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为载体的多类型目的地体系。把生态教育、环境保护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类生态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出了生态研学、高原康养、湿地观鸟、自驾越野、森林养生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了大美青海观光之旅、生态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等100条生态旅游产品线路。

同时,抓住“一带一路”等机遇,建立以对口援青、西北协作区、沿丝绸之路、青藏铁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旅游联系机制,成立丝绸之路文旅产业联盟,再造“东出、西进、南下、北上”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积极构建大区域、大流域循环的生态旅游联动体系。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文旅站上更高起点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这对于青海旅游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大好机会,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的不二选择。

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快速行动,安排部署,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要求,全面分析研究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机遇优势、存在的短板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全省上下立足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实际,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倡导绿色、高品质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生态优势推动生态旅游发展,以生态旅游发展支撑生态建设。编制完成了《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青海省生态旅游示范省创建方案与导则》,支持各地将生态旅游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在规划中充分体现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同时,在《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作为整合文旅资源、塑造生态品牌的重要举措。

全省开展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全国试点工作并形成了青海方案。调查梳理出文化旅游资源10大类16245处,为全省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和资源支撑。加快生态旅游与农业、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生态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持续打造“大美青海 生态旅游”“河湟文化”等品牌,突出特色、生态、健康、文化四大亮点,依托媒体,利用旅游推介会、展会、节事活动等平台,增强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山宗·水源·路之冲—— 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创作反映“生态保护 源头担当”为主题的大型生态舞剧《大河之源》等为载体,展现优秀生态民族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

(责编:陈晶、刘沛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