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一张“金名片”,这不仅是外人对民和县的认知,更是民和县给自己旅游发展的新定位。回顾这一新定位的发展历程,拆除废旧厂房,清运建筑垃圾,平整荒滩荒地,回填覆土造林绿化……民和县结合湟水生态经济建设,加快桃花谷、桃花岛建设,打造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的“桃花长廊”,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好环境能带来好收成。
民和县的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这是青海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以三江源头、“中华水塔”享誉世界的青海,不仅地域辽阔、山川壮丽,生态地位独一无二。特别的方位赋予特别的责任,特别的责任需要特别的担当,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青海义不容辞。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是民生之本,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生态民生改善就是最大的民生福祉。站在新节点上,我们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持续推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新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我们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培育绿色产业,引领绿色发展,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
生态环境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把良好生态环境融入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中,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以扎扎实实的举措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让我们携手保护生态环境,让天蓝、山青、水秀的优美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
持续加强部署指青海省防汛工作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根据相关部门会商研判,近期青海省仍有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极端强降雨依然可能发生。为全面做好防汛各项工作,省应急厅及时召开全省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听取各地雨情、水情、汛情及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详细】
争取落实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投资6.6亿元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青海省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8项,总投资8.15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5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32亿元。这批项目的安排,将有力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