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再启航

——写在青海全省两会召开之际(下)

江源平

2021年01月30日08:42  来源:青海日报
 

1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特殊的时间节点,特别的两会时间。接续第一个百年的恢弘,开启第二个百年的壮阔,承上启下,在充满意义和使命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擘画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向星辰大海,扬帆启航。

新的征程需要雄健的精神,我们铭记嘱托,立志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把犁铧深深扎进泥土,让追梦的脚步更加铿锵。

2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这是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时,对过去2020年的形容。

登上一座山峰时总会回头看看,尤其是极不平凡的2020年,有多少难忘的场景存留在脑海心间——抗击疫情时的可歌可泣,复工复产时的爬坡过坎,脱贫攻坚时的闯关夺隘,让收官之年,玉汝于成。

拼搏2020,追梦人用坚毅和豪情逆势前行,让青海大地焕发勃勃生机;收获2020,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历史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经受住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新青海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如果对每个年份都有一个印象,那么2020年注定是刻骨铭心。波澜壮阔的画卷,离不开那一张张面庞、一个个名字、一段段故事、一幅幅画面,犹如一颗颗火种,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接力时刻,再把照亮新征程的火光点燃。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时序更替不会因我们此时的思索而停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已经开启,重要的时间节点,为我们的奋斗标注下新的坐标。我们要在开局之年全力发轫“十四五”,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书写新篇章。

3

冰钟乳还在等待被春天叫醒,等待自己涓滴汇流,完成滋养生命的使命。

“地球第三极”,关乎着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的一呼一吸。

作为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世界生态安全举足轻重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是我们的第一抉择,在新的五年和新的征程,也不会改变。

三江源国家公园即将正式设园、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清洁水、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一个个绿色数据,记录了我省“十三五”时期生态领域根本性转变和历史性成就;绿色成绩单,是孜孜以求的体现,更是通向未来的信心。

站在新的起点,今天的青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时已至、势已成、必须为。这是使命担当,也是时代际遇。需要我们拿出笃定与坚守,拿出行动和回答。

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心系“国之大者”,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我们更加坚定生态自信,提高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

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们还要做得更好。加大力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加快形成与生态保护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产业体系和生产生活方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三江之源,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如诗如画。“登顶”将青海打造成为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综合治理新高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为此愿景,我们久久为功,只争朝夕。

4

万象日更新。是什么标注时代的瞬息万变,又推动它滚滚向前?

绿电7日、9日、15日,到“百日绿电三江源”,纪录一年一刷新;

从“四大支柱产业”到“四大优势产业”再到“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全球最大的多能互补发电基地、国际首条高品质多晶硅万吨级生产线和世界最薄的万吨级电解铜箔,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是发展,标注时代的瞬息万变,又推动它滚滚向前,而对于发展本身,也有变化。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这是科学的判断,是必然的要求,是应对更加复杂风险挑战的根本途径。

“十三五”的风生水起,启动了“十四五”的风光无限、无限憧憬,让时序更替,梦想接续前行。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速度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需要一个从前者转变到后者的通道;

贯彻新发展理念,基于省情优势,清醒研判青海“两个没有变”的阶段性特征和其内涵发生的新变化;

于是,培育“四种经济形态”和建设“五个示范省”,不仅带着累累硕果走进新发展阶段,而且成为了我们选择在“十四五”时期,让梦想接续前行的现实路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培育“四种经济形态”,需要我们挖掘好生态经济的禀赋和支撑,提升好循环经济的传统和基础,转化好数字经济的条件和优势,利用好平台经济的机遇和空间;建设“五个示范省”,让国家公园成为青海的靓丽名片,让清洁能源成为青海的金字招牌,让特色农畜产品成为青海的知名品牌,让美丽城镇成为青海的重要窗口,让民族团结进步成为青海繁荣发展的标志。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最关键的是创新。让我们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现代化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5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作为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青海在脱贫攻坚上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遍地英雄下夕烟,让“旧貌”换“新颜”,老乡展笑颜,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西宁市全面启动“15分钟幸福生活圈”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受欢迎,开展稳就业“四送”专项行动化解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家庭医生签约率达59%,“小财政办大民生”一直是我们坚持的理念……

大事小情,皆为民心。一枝一叶,让各族人民的生活阳光灿烂,温煦如春。

“各族群众美好生活跨上新台阶”“民生福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是对“十三五”时期新青海建设民生领域的成就性评价。

民生改善,从未有过休止符。来到“十四五”时期,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地被作为这个时期的发展主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然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当下到未来,我们还是会不断倾注于“民生”这一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补齐民生短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增强公共服务弱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做人民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守护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好日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征程上,坚持全体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

6

社会文明和治理有序是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行走在高原大地,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淳朴的乡村,都是一派文明和谐的图景。

国之大,在国土、在国力,更在民心、在民德。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进入“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文明程度有着新的更高期待,对享有更加丰富、更高品位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高涨,需要我们继续文以载道、文以植德、文以化人、文以养心,让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凝聚起新青海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经邦有术,持之以理。地方治理做得怎么样,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进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进步,人民群众对地方治理的期待会更加提高,需要我们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作用,让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用心描画,图将更美。新青海将会在“十四五”时期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

7

转眼又是新的起点,攀登者的目标更加高远。

着眼当下,我们要在开局之年为“十四五”起好步;目视远方,我们将在“十四五”时期为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敢于逐梦,让再远的路,都踏实走在脚下。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更当砥砺初心,勇担历史使命。

如同火种点亮光之灼灼,如同水滴汇成春之滔滔。去时我们也知道从何来,奋斗路上,离不开我们每个青海儿女。

关山初度路犹长,敢在人先又续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已经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本文执笔 秦睿)

(责编:马建辉、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