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魏 爽

2021年01月26日10:23  来源:青海日报
 

  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盛开,社会进步之果挂满枝头。全国56个民族,青海有55个(除珞巴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的47.7%,是全国少数民族占比最高的省和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最大的省,是国家稳藏固疆的战略要地,是全国民族工作大省。

  回首2020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亮点纷呈,精彩不断。过去一年,我省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战略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思路、精心谋划,强化举措、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效。年内又有13个地区和单位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单位,全省近2/3的县市区跨入全国示范行列。湟源县被确定为中央文明委重点工作项目“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层联系点,成为目前全国首个同类项目唯一联系点。

  强化顶层设计 全面开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新征程

  同心合力是最伟大的力量,民族团结是最牢固的基石。省委着眼新时代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新战略部署,将其作为“五个示范省”建设之一,引领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创新发展、提档升级。积极开展调研,四级政协委员充分论证,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决定》,科学规划了示范省创建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举措,明确到2025年,把青海建成民族团结、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切实推动新时代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守护好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根本保障。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将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提供了坚实的力量保障。坚持动态管理机制,按照《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先进单位动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对已命名时间满三年的18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市、区)进行实地复检复验,树立了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的正确导向,切实防止出现“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现象。建立资金奖励机制,在全国第一个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奖励资金,以特殊倾斜性政策强力支撑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我省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民族团结进步正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深入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艺演出、辅导讲座、知识竞答、集中宣讲活动等4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宣传品10万余份,干部上街集中宣传5000人次,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意识。以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和模范(先进)个人为教材,通过微信、微视频、快手、抖音、报纸等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大力宣传先进事迹,举办民族团结故事分享会,创办民族团结进步情景式精品党课,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精心打造推广黄南热贡艺术、果洛格萨尔、玉树土风歌舞、湟中“八瓣莲花”、“许乎”文化等民族团结文化品牌,举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民族团结杯“扎木念”弹唱大赛、河湟文化艺术节、民族传统射箭精英邀请赛等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性活动;创作推出《中华水塔》《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大河之源》《玉树往事》等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批精品力作,唱响了国家富强好、民族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举办青海省第三届“民族团结进步”青绣大赛暨黄河流域刺绣艺术展,充分展现了各族刺绣艺人追求美好生活、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使“青绣”成为与“拉面经济”相得益彰的青海民族团结进步靓丽名片。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在全国的大局中,青海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我省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坚持重在基层、重在平时,扎实推进创建“十进”活动(进家庭、社区、乡村、学校、机关、企业、寺院、军营、市场、网络),创建工作覆盖到各行各业,延伸到基层群众,构建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强跨区域联动协作,延伸服务管理触角,与19个省(市、区)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融入城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协调相关省市支持青海拉面从业人员复工复业。海东市荣获全国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以窗口服务行业为重点,向少数民族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加大对民族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以“小窗口”凝聚起“大团结”。

  迈入“十四五”,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我省各族群众将一如既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奋力谱写好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