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的中国古动物馆,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位于一层的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展示了各种无颌类、有颌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化石标本。中央的“恐龙展池”展出了几种中国有代表性的恐龙的巨大骨架,其中包括亚洲最大且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马门溪龙。
二层的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展出了包括恐龙、恐龙蛋、翼龙、鱼龙、鳄、龟、蜥蜴等各种古爬行动物以及古鸟类的珍贵标本。有“中国第一龙”之称的许氏禄丰龙的完整骨架就位于该展厅。
位于三层的古哺乳动物展厅,则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古哺乳动物标本及骨架,包括耸立的黄河象巨型骨架等。
除了古脊椎动物馆,观众还可以走进人类演化馆参观。如果说古脊椎动物馆以脊椎动物“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为线索,那么人类演化馆通过展出各个时代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标本及模型,系统普及了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科学知识。
据介绍,中国古动物馆依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40余万件标本,精选有代表性的藏品700余件展出。馆中陈列着自5亿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史前时代的地层中产出的各门类化石标本和石器标本,包括无颌类、有颌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石器等。
中国古动物馆副馆长张平说,中国古动物馆通过多种途径展示“从鱼到人”的生命宏伟演化历程,希望能激发更多孩子对化石和生物演化研究的兴趣,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古生物。
除了精彩纷呈的展览,还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中国古动物馆自2014年起推出常设活动“古动物馆奇妙夜”,让孩子们夜晚在博物馆里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里,感受奇妙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讲解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埋藏学知识,并组织有趣的探宝活动。
此外,该馆还成立了“小达尔文俱乐部”,通过野外化石科考、古生物知识竞赛、化石修复和模型制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对化石和生物演化研究的兴趣。每年暑假,该馆还会组织“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小学员们经过培训后会在展厅进行轮值志愿讲解。
张平说,中国古动物馆充分利用馆内的独特优势资源,以古生物为背景、恐龙为主要元素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特色科普活动,让人们有机会去触碰那些来自亿万年前远古时代的生物,体验古生物学家们做科研的艰辛。孩子们通过参加特色科普活动,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古生物知识,还能学会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
持续加强部署指青海省防汛工作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根据相关部门会商研判,近期青海省仍有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极端强降雨依然可能发生。为全面做好防汛各项工作,省应急厅及时召开全省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听取各地雨情、水情、汛情及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详细】
争取落实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投资6.6亿元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青海省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8项,总投资8.15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5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32亿元。这批项目的安排,将有力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