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北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宜居城区

2021年01月25日18:28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十三五”期间,西宁市城北区积极探索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开拓高质量的城乡绿色发展新道路。

提升功能品质,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美好。一是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投资4.1亿元,共实施五大类53个项目,进一步完善西宁市城北区路网骨架的构成,提高道路通达率;投资2.2亿元,实施幸福桥、福康一巷、博雅小学路等20个小城建道路项目,新增道路约5公里,改造道路约13公里。二是提升农村道路品质。投资0.25亿元,实施三其、吴仲、朱南等14个村的“四好农村路”项目,改造提升农村公路约16公里。三是加快城市绿道建设。沿着湟水河和北川河,打造城北区至大通县、湟中区、城东区的绿色生态走廊,串联城市自然山水人文,促进城乡绿色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投资0.78亿元,新增绿道约20公里。四是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老旧小区雨污合流为突破口,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投资0.35亿元,通过“海绵+”的模式,充分与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建设、老旧楼院改造等相结合,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和谐、安全的城市居住环境。五是提升改造雨污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邀请水电气、通讯等行业部门共同改造,在老旧小区出入口预留管位,为解决源头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提供条件;投资0.51亿元,实施建北巷、北川河西路等18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改造道路约21.16公里。

加强住房保障,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扎实做好前期科学规划,保留城市文脉。把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抓手,通过建筑节能、基础设施改造等方式,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形式多样的停车场,努力满足老旧城区居民停车需要,补全老旧小区城市功能。同时统筹协调市政、水电气、通信、公共服务等各方面资源,建立起“意愿共商、方案共谋、责任共担、家园共建、成果共享”的改造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资源整合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老旧小区住宅品质,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投资4.2亿元,对金盘小区等106个老旧小区实施主体改造;投资0.76亿元,对钢木构件厂等36个老旧小区实施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受益群众15488户。二是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6.6亿元,实施西宁特钢、青海第一机床厂家属院等1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受益群众8977户。三是强化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累计分配公租房3941户,为1964户发放租赁补贴350.8万元。

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新村建设工作。依托省、市重点项目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围绕西宁市城北区委打造的“生态宜居北区”战略目标,牢固树立“以安置促拆迁”的工作思路,指导村“两委”持续推进新村安置工作。以新村建设为抓手,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为重点,整合土地资源,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生态宜居新村。投资68亿元,实施20个村安置房建设工作,建设安置房17467套、宾馆12幢、商业内街3条、农贸市场1个。目前已分配入住8099套,正在建设9368套。

全力推进征拆工作,助力重点项目实施。为推进绿色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西宁市城北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力配合北川湿地公园、万达、绿地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及西川片区路网建设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2016年以来,西宁市城北区共实施74个房屋征收(拆迁)项目。通过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一措施、一班人”的房屋征收工作制度,制定《房屋征收收尾项目集中攻坚实施方案》,形成包户落实、层级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力做好项目服务工作。

筑牢安全防线,促进行业环境和谐稳定。严格开展辖区建筑工地安全隐患排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及专业设备,进一步补充执法监察技术力量。加强施工扬尘污染治理力度,累计开展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执法检查30余次,对整改不力、问题反复的50多家施工企业经济处罚200余万元。加强与应急、城管、生态环境、市政公用中心等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安全监管水平。全力开展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工作,针对消防验收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监督整改,做好验收档案管理工作。(来源:西宁市城北区委宣传部 范生栋)

(责编:杨启红、甘海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