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江源人民高品质生活

2021年01月23日09:39  来源:青海日报
 

2020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在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中勇毅前行的一年。这一年,省委省政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带领全省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努力创造出高品质生活。

2020年,放眼全省,民生领域喜事连连。疫情对稳就业带来冲击,我省通过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确保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全力提升全省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全省上下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深化教育改革,为开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省多举措推动中藏医药发展,政府加大投入体现办医职责、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了“健康青海建设”;我省全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规范公租房运营管理,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全省住房保障工作促投资、保民生,成效明显……

2020年,我省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目标追求,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青海正以更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全省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西宁市为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针对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群众日常衣食住行,全面启动“15分钟幸福生活圈”建设。综合划定建设70个生活圈,着力补齐8大类16小类设施,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幸福西宁,被15分钟定义,在15分钟之内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在镇党委政府积极帮助下,一座座二层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美观舒适,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而语,家庭住房从“土坯房”发展到“小洋楼”,城乡路网四通八达,宽阔、干净的柏油马路无不诉说着巴音村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村、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上门为独居老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洗头洗脚、陪老人聊天散步……这是同仁市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每一位助老员工每天必做的功课,在4年的精心服务中,他们的照料服务对象已达到了近千名老人。据了解,该州现有4个像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有效解决了2044名老年人餐饮、就医、保洁、精神慰藉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难题。

从城市社区到农村牧区,从已经完结的民生工程到正在建设的项目,全省各族群众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都体现在我省这一年来的民生答卷当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织牢加密民生保障网,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全省各族群众不断解锁美好生活幸福密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全省各族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2020年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最大限度化解疫情影响,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各项工作,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交出稳就业漂亮答卷。截至目前,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9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0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培训城乡各类人员3618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0.5%。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92%以上。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8776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14.84%,实现劳务收入7426万余元。

从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老三件”到彩超、CT机、X光透视机等大型诊疗设备,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大病医疗保险、新农合报销比例不断提高。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加快医疗制度改革,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感受到了医疗发展带来的益处。“咱们老百姓敢去看病,全靠这健康扶贫政策。不光有政策报销兜底,而且还是先看病后收费‘一站式结算’,省了垫钱后报销的过程。住院半个多月,算下来我也没花多少钱。”祁连县默勒镇瓦日尕村的羊知布到县人民医院就诊,只带了一张身份证,通过就医“绿色通道”办理了挂号、住院等手续。

兜住民生底线,必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

同样,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医疗服务半径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秉承“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理念,全力促进医改“补课、赶路、跟进”,保障牧区群众的健康,一个覆盖全民、运行平稳、稳步发展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推动着“一优两高”战略在雪域高原落地落实。

我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加快共富进程,持续办好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个个决策、一笔笔投入、一项项工程,都是为了让全省各族群众共享高品质的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看高质量发展的“温度”和“质感”

党和政府心系人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村的老年幸福院里,全村60多位60岁以上的低保户老人和70岁以上的一般户老人聚在一起,一起享用美味的“大锅饭”。2020年开始,徐家台村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让村里身体不好、照顾不上的老人享受到居家养老的福利,每周五中午都会由村“两委”做饭,给老人们吃一顿午饭,改善生活,平时村里也会给老人们提供理发、按摩、量血压等服务。海东市始终把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各村还建立了文艺队、“马背宣传队”“红旗广播站”等基层宣传阵地,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为民宗旨“飞入寻常百姓家”。并定期开展群众厨艺、服饰表演、针线活比赛、牧民运动会、卫生环境评比等寓教于乐的基层文化活动,激发干群活力,群众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以车代步”已悄然成为城乡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家用轿车销售一路走俏,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区面积的逐步扩大,商业氛围的逐渐繁荣,高档小区的拔地而起,交通网络的日渐发达,产业集群的迅速壮大和居民更加开放包容的胸襟风貌……而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则是我省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坚实脚步。

答时代之问, 启未来之程。在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青海发展的“大图景”与全省600多万各族儿女的“小目标”交相辉映,72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地上正在书写一份无愧于各族人民的“民生答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本报记者 罗珺 执笔;陈曦 尹耀增 程宦宁 李兴发 公保安加 王菲菲 洪玉杰 苏烽提供素材)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