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四载情 共谱援青歌

陈 俊

2021年01月23日09:37  来源:青海日报
 

  这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实践。

  2017年以来,江苏青海两省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两省党委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系列决策部署,我省专门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支援帮扶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强化完善扶贫协作交流工作机制,形成“1+2+10”扶贫协作规划体系,扎实做好“帮扶”与“协作”两篇文章,在河湟谷地谱写“携手奔小康”的时代赞歌。

  至2019年底,江苏南京、无锡协作帮扶的我省西宁、海东两市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96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74万户贫困户23.9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帮扶工作惠及19.2万名贫困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

  援青项目有力度

  2017年以来,江苏青海两省党政代表团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主题进行了8次学习考察,着力推动两省深度合作、共同发展。西宁、海东和南京、无锡4个市及所辖9个区县建立起结对帮扶关系,结对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不断密切互访往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自结对帮扶以来,江苏省累计落实财政帮扶资金达11.39亿元,年均增长21%以上,累计实施项目385个,涉及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助医助学助残、网络扶贫、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贫困村卫生室改造等多个领域。

  2017年至今,海东市把与无锡市扶贫协作视作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外合作的重要平台、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四年间,无锡市累计帮扶各类资金超过8.2亿元,是原“十三五帮扶规划”协定资金2.74亿元的3倍之多,超过海东全市投入脱贫攻坚财政专项资金的十分之一。

  4年来,无锡“金融活水”注入海东后,海东市严格管理精准使用,先后组织实施各类帮扶项目309个,实施了116个产业扶贫项目,共建引胜沟蔬菜等3个扶贫产业园;打造青绣、民族服饰等11个扶贫车间;富硒黑蒜、八眉猪养殖等64个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互助卓扎滩、循化乙日亥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新建乐都区七里店配套学校,完成553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239个村饮水安全和166个村道路交通维修、23所学校校舍修缮;实施了助医助学、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残疾人帮扶等项目,这批项目使海东市总贫困人口中的13万人受益。

  一衣带水,东西情深。区县结对,部门挂钩。自2016年起南京市与西宁市,南京市栖霞区、雨花台区、六合区分别与西宁市湟中、大通、湟源建立结对帮扶协作关系。2020年湟中区利用栖霞区4200万元帮扶资金,实施了香沟水库农村供水自来水厂及管道工程项目,提升土门关乡和田家寨镇21个村饮水水质,周边8个贫困村707户2157名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实施贫困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补短板项目,有效解决上五庄镇黄草沟村、土门关乡王沟尔村159户农户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用水、道路硬化问题;实施海子沟乡智能化猪舍建设项目,将每年向周边贫困群众免费提供价值33.3万元生猪。

  通过江苏消博会、万集大丰汇平台等“西货东运”“青货进苏”消费扶贫行动,开设苏宁易购线上网店等渠道,累计采购销售我省扶贫产品金额超2.3亿元;西宁与南京途牛网合作的全国典范自驾游区域联盟,成功打造了“水韵江苏牵手大美青海”“东游栖霞寺·西游塔尔寺”旅游品牌,每年吸引10多万江苏游客来青观光旅游,持续拉动我省贫困地区产品消费。

  产业就业有温度

  青海所需,江苏所能。江苏无锡市33个街道、31个社区、15家企业、11个社会组织、40所学校、13家医院与海东41个乡镇、41个村、47所学校、8家医院建立结对关系,全面形成“1+6+20+N”无锡·海东携手奔小康新模式。江苏省先后引进27家江苏企业落户西宁海东两市,完成投资额约6.86亿元,带动近2.48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西宁海东与江苏结对县区1.5万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其中赴江苏就业达1475人,就近就业约8864人,赴东部其他地区就业近5000人,年人均收入过万元。无锡市通过410次“循梦少年”“圆梦微心愿”等各类捐赠捐助活动,募集资金物资9100万元,帮助近2000名学生完成学业;通过引进13家光伏、电商、仓储物流、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东部企业,丰富海东扶贫产业,惠及2.7万名贫困人口;通过扶贫资金成功打造卓扎滩村、南门峡磨儿沟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乙日亥花海、峰堆洋芋花海、安达其哈花海等一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实现游客量达70多万人次,实现增收3200万元。

  海东市扶贫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无锡市帮扶,启动实施了定向采购、设立直营店,将高原农产品销往无锡并辐射长三角的“西货东输”;开辟精品路线,组织旅游专列进海东,通过旅游带动消费的“东客西游”;依托拉面经济优势,引导贫困劳动力到无锡、江苏开设拉面经营店,实施服务消费,仅无锡428家拉面店,务工人员达1700多人,年营业额达1.76亿元,实现从业人员年工资性收入上亿元的“东城西就”;使用东部资金,累计打造34个特色产业基地,提升加工转化率,便于销售,提升附加值的“东资西建”;通过柔性引进等多形式多途径,聘用江南大学等一大批技术人才,改良青稞酒工艺等,提升科技附加值的“东才西用”;充分挖掘遍布全国280个城市拥有近3万家青海拉面经营店的渠道优势,率先在东部实施拉面经营店与“高原农产品直营店、线上线下体验店”“三店合一”提升改造行动的西“拉”东提。

  青海将11.39亿元扶贫协作资金中的41.8%向民生领域倾斜,先后实施123个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农网改造、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援建修缮校舍5所,修建村级卫生室、养老院607个,切实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协作地区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人才智力有厚度

  为加快推进“携手奔小康”进程,南京和无锡两市均选择经济实力较强的街道社区、学校、医院建立结对关系,所有结对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均赴对方开展互访交流,结对乡镇村之间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

  四年来,西宁海东两市9个县(区)、57个乡镇、87个贫困村、59所学校、47个医院分别与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的区、乡镇、村、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结对,互动交流对接近3000余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含物资折价)达1.44亿元,结对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格局。

  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推动我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精准支援,江苏省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派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四年累计选派挂职干部41名,教师、医生、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652名,实现了西宁海东贫困县区全覆盖,为我省扶贫协作地区教育医疗和农牧科技水平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和智力帮扶。同时,西宁和海东共向江苏省选派挂职干部125人,选派专业技术人才342人,促进了干部人才作风互鉴、理念互通、经验互学。

  人才交流,贵在成效。海东市形成了人才交流“4331”新成果——依托交流人才,成功打造了“血液透析室”“影像科”等4个重点医疗科室,填补当地医疗科室空白;培育“网络同步课堂”“实验课”等3个教育精品课程,规范音美体等“副课”;引进灵芝、甜叶菊等3个农业新品种,建立农业新品种基地;在江苏省科技厅、江南大学、南京农大等多方面力量作用下,依托海东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共建1所科技(食用菌)服务超市,成功培育并推广高原“熊掌菇”,掌握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和田间套种技术,成功提取培育“柳香蘑”“桑黄”等多个当地野生品种。

  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实施以来,结对帮扶地区干部作风理念、群众精神面貌、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团结和谐等全方位、多领域悄然发生根本性、历史性、趋势性、标志性巨变。锻造一批在最广大农村干事创业人才队伍,干群关系变得格外融洽;东西融入、向东看齐中学习增强发展意识,提升群众内生动力;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乡村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自觉树立“四个自信”中干群一心、上下齐心,凝聚起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

  在东西部协作作用下,西宁市、海东市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农村户口好、乡里生活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大团结好”深深烙进西宁海东各族群众的心间,各族儿女以感恩的心吹响兰西城市群崛起的冲锋号角。

  如今,西宁海东正向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地”、资本投资“升值地”、人才创业“热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地”等目标方位铿锵迈进。

  如今,东西部协作喜结硕果,江苏产业西移、江苏人才西用、青海产品东销、青海人员江苏就业等“苏青模式”必将载入减贫史册。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