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很接地气,我们都能听懂。过去我住的房子是危房,自己也不会什么技术,身体还不好,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这几年,党的好政策让我住上了好房子,通过参加镇上组织的技术培训,外出务工挣的钱和村集体经济,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我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沈家村脱贫户樊延业听了宣讲后有感而发。
连日来,一场场带着温度、连接地气的学习传达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宣讲活动在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的各个村(社区)党员活动室展开,凝聚着一股股暖流。在宣讲现场,平安镇沈家村“第一书记”祁显芳紧紧抓住特色产业、加强乡村治理、打造乡风文明等关键词,通过通俗易懂的日常口语形势,向群众进行宣讲,让群众听得明白,悟得透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高质量集中宣讲是深化学习宣传全会精神的好方式、好手段,组织开展面向基层的群众宣讲志愿活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政策、目标任务讲准、讲深、讲透,把学术语言转换为群众语言,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以实际成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宣讲团的成员要抛去照本宣科,不讲大话套话,让宣讲员们聚村头、进地头,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变“课堂讲”为“板凳会”,让宣讲内容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
创新创造新模式,让宣讲效果更“实”。基层理论宣讲,要有本土特色,结合风土人情,以生动化、具体化的讲解,以鲜活的事例阐释政策举措,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展开宣讲,让更多党员群众明确行动方向,凝聚起奋进的力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全会精神真正讲到干部群众心坎上。为宣讲工作培养和储备青年人才,理论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枯燥无味,要让群众接受,就需要大众化,而要大众化,就要通俗易懂,宣讲团成员以青年人为主,可以使宣讲团具有青春活力,用青春力量传播党的声音。
着力打造特色亮点,让宣讲内容参与度更“广”。针对农村外出人员,利用网络媒体拓宽渠道,打造立体宣传宣讲矩阵,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采取“面对面”“键对键”“屏对屏”方式,把理论“大餐”送到群众掌上指尖,实现宣讲资源最大化。将宣讲内容与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相结合,开展“宣讲+演出”“宣讲+影视”等活动,创作一批既融入党的理论政策,又活泼有趣的文艺作品。提炼本土特色品牌,培育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群众喜爱的宣讲活动品牌,既传递新思想、又凝聚正能量,既春风化雨、又润物无声,形成宣讲活动亮点频闪、全面开花的工作局面。
创新宣讲形式,让宣讲效果更“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鼓励群众走上宣讲舞台,讲述发生在自己和身边人身上的美好生活,并以此为契机,培养一批群众宣讲人员,并引导他们以好的状态、高的水平、活的方法、正的导向深入浅出地把理论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听的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能理解,打通基层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的特性,通过举办有奖竞答活动,宣讲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知识,及时传递全会报告中的新提法、新观点、新论断,参与者通过答题,可以加深对政策的理解,积聚起全省人民关注全会精神的人气。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宏伟蓝图已绘就,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以新的气象、新的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以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详细】
持续加强部署指青海省防汛工作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根据相关部门会商研判,近期青海省仍有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极端强降雨依然可能发生。为全面做好防汛各项工作,省应急厅及时召开全省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听取各地雨情、水情、汛情及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详细】
争取落实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投资6.6亿元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青海省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8项,总投资8.15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5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32亿元。这批项目的安排,将有力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