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2021年01月14日09:38  来源:青海日报
 

  “创建单位从示范县期间的164家覆盖至170家,各个单位、部门我经常去,他们一看到我,就知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又有新内容了。”杨文寿笑着说。杨文寿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参与起草、实施祁连县“五年再提升”创建工作总体方案,建立健全创建“七项机制”,探索实践“六抓六重”创建思路,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各项决策部署。除了要组织宣传月活动,他和同事还要督促指导示范单位建设,杨文寿和同事们跑遍了祁连县的每个单位。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行走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我们持续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围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海样板”。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描绘着新时代建设新青海、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民族团结新画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生命的伟大事业。推进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各民族的团结是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肩负起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牢牢把握主线,夯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守正创新,下功夫提升工作能力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之花,盛开于共同奋斗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重大意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创建示范省工作中注重调动各族群众积极性,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努力让青海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活动载体,拓宽覆盖领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各行业各领域工作深度融合,引导青海全省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动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之花,需要用真心真情去浇灌。我们要积极引领创建工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切实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立足省情,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促进涉藏六州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平安与振兴工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青海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牢记中华民族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各项活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抚今追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伟大征程中,各族群众自觉维护团结、不断加强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面对更高要求,我们要积极主动作为,夯实青海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的坚实基础,在创新上有作为、有示范,不断结出创建硕果,创造和积累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青海经验,谱写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