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青海老字号”企业28家、认证有机牦牛藏羊445万头只、有机肉品7.5万吨……这一串数字,是青海省“十三五”时期标准化体系建设成绩的缩影。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自《青海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实施以来,基本建成支撑青海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化体系,获证绿色食品、有机认证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692个,认定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个、国家级特色产品优势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建设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共和县4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全国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累计建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70个,建立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141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5个、有机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63个,商标注册量增长近4倍,中国驰名商标数增长11.63%,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长25%。
同时,推动科技与标准融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标准化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标准率大幅提升;努力拓宽服务业标准化覆盖范围,在交通、旅游、社区服务等领域,实施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地方标准,创建11个服务标准化试点、7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支撑青海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实施,支持国家公园建设,为三江源质量建园和绿色建园夯实标准化基础;研制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材应用、可再生能源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标准,居住建筑节能率从65%提升至75%,公共建筑节能率稳步提升;深入推进绿色畜牧养殖,开展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到9.3万吨,是保护初期的35倍。
农业发展方面,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超过30%,重点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动物疫病防控类、农技推广类、枸杞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制定75项标准;转变农牧业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27.6万公顷,走在全国前列。
重点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食品医药等青海省特色领域标准化工作。2016年至2019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2%,以年均1.9%的较低能耗增速支撑年均7.5%的GDP较高增速。
文化旅游方面,以优化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规范市场秩序为着力点,规范景区A级评选。目前,全省有国家A级景区108家,西宁市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
在基本医疗卫生、工程建设、食品安全等方面,标准化建设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促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源: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彭娜、桑太俄日)
寒潮来袭,青海湖畔检查忙 “今天是鸟岛站上行区间设备和上行咽喉道岔的‘天窗’作业,时间是12时30分到15时30分,天气寒冷,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棉帽、穿好棉鞋。”1月8日早晨,紧邻青海湖边的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电务段哈尔盖信号车间鸟岛信号工区内,工…【详细】
人民网 杨启红 摄
西宁市城中区:无偿献血暖人心 人民网西宁1月13日电 (杨启红)1月12日,西宁市城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青海省血液中心、青海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中心广场开展了以“幸福中区 志愿先行”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来自社区以及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75人参与献血,献血量达2…【详细】
致富路铺到了家门口 祝美甲 摄 “现在好了,我们的牛羊、草料还有马铃薯都能及时运出去了,运输费用也比没修路之前省了不少,路修好了,大家伙儿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一个月前,当看到家门口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公路建成通车时,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处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