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他们用“心”坚守

2021年01月05日09:57  来源:青海日报
 

发热门诊患者处置流程培训演练中。青海日报实习记者 宋佳 摄

  这是一场突然来临的灾难,更是一场考验意志的战争。作为青海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有效发挥精神及心理专科龙头作用,第一时间组建发热门诊,建立疫情心理干预队伍,值守心理热线的后方。他们以科学为武器,用专业的知识为广大医护人员和群众的身心健康护航,给这个寒冷的冬天注入了一股能量。

  有人将心理援助比作“抗疫的第二条战线”。不同于常态化的心理咨询,这更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心灵急救。

  疫情初期,正逢春节,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抽调精干医护人员支援发热门诊、改造隔离病房,发挥专业优势,设立疫情心理门诊,成立心理援助热线队伍,保持24小时畅通,筑起疫情防控“心理后防线”。截至目前,已完成接线来电6238次,其中疫情相关来电116次,危机干预35次。帮助人们驱散疫情心霾。

  “马医生特别好,不怕脏不怕累,有耐心又耐得烦,每天都是笑呵呵地陪着我们治疗。”在隔离病房一位患者对心理医师是赞不绝口,这位被称赞的医生便是心理科医师马林山。

  每次心理疏导,马林山都会认真地倾听对方的烦恼苦闷,与对方交流沟通,深入了解详情,耐心安抚,因人因事“对症下药”。他总是说,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参与抗疫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党员,能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让我感到无上光荣。

  “我们更多是耐心倾听和共情,给来电者提供一个情绪情感宣泄的机会。可能我们并没有解决来电者的现实问题,但他(她)的心情变好了,那我们的工作也算到位了。”心理治疗师柴爽告诉记者。

  抗疫行动,用心援助。对于冲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心理疏导和抚慰也同样不可或缺。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制定了《青海援鄂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维护方案》,在心理守护群内通过线上知识普及、技术支持、24小时一对一线上心理服务、设立“树洞”倾诉栏并给予咨询师“回音”、每日心语、专属邮件回复等,全力维护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我们给在武汉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压力,更希望能够传递一种积极心理的信号,一种坚定信心的信号,一种坚韧的力量和信念,‘武汉必胜,中国必胜’。”心理治疗师马永霞说。

  “你输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爱和希望。”一条条留言让心理援助热线队伍的同事们欣慰不已。

  用一部电话做“武器”,用声音传递温暖。心理援助全天候24小时传递温暖力量,犹如穿越黎明的那道光,瞬间照亮了人们期盼的目光,温暖着整座城。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广大党员纷纷佩戴党徽“亮”身份,用最艰巨的任务培育党员、锤炼队伍,汇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动力。在他们的带动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战“疫”,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临时党支部收到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火线”入党申请书。

  “我是女儿、是妻子,也是母亲,但我更是医生,面对疫情,理应冲在一线。”发热门诊主任李生菊和她的爱人并肩写下请战书冲在第一线。作为双医家庭,注定要牺牲更多、付出更多,他们既是亲人,亦是战友,日夜坚守,只为守住这片净土,默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勇气和担当。

  同样在发热门诊中,主治医师王鑫一边尽心为患者做好防护措施,一边耐心安抚患者内心的焦虑情绪,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后,在发热门诊一干就是八个多小时。“穿着防护服很热,听不清说话,喘不过气,我就是少喝水,担心浪费防护服。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岗前几个小时就不敢喝水。”长时间佩戴口罩,鼻梁和脸颊布满勒痕,哈气打湿了护目镜模糊了双眼,嘴唇因长时间缺水而干裂起皮,手套包裹下的双手被汗水浸泡得苍白……王鑫沙哑着嗓音说,“我是党员,也是医院的一份子,现在正是医院需要我的时候,越是艰难,越要向前,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段时间待在家不敢出门,反复给孩子测体温,晚上根本睡不好。”“您这是太紧张了,应该适当转移一下注意力,也可以尝试深呼吸……”

  疫情期间,类似这样的对话频频发生在童晓红护士长和同事们接到的求助热线中。为了不错过每一个求助患者的信息,童晓红每天手机不离手,即使晚上不值班,睡觉前也必须将手机放在枕头边上,时不时地查看。“我能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大家保持身心健康,以阳光心态迎战疫情防控阻击战,我非常满足。”

  在医院的角角落落,无不活跃着担当尽责的身影。一大批党员岗位能手挺身而出,在各个先锋示范岗上担当尽责,绽放风采。一大批普通职工紧跟其后,在疫情防控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心救心”,抚平了无数心灵的创伤,让每个被援助者都重新燃起希望,让人们认识到心理救援的价值,让心理医疗队真正成为了“心灵守护者”。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