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党的“好声音”,群众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是关键。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西宁市城中区不断探索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新路径,打造“蒲公英宣讲团”,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没有讲桌讲稿,不分台上台下,大家随意围坐在一起,让宣讲像聊家常一样进行,这就是西宁市城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蒲公英宣讲队的宣讲服务。不用课件、不念稿子、接地气是蒲公英宣讲队的特色。“首先给大家说说,啥叫普惠型养老?说白了,就是要让大家都受益……”通俗易懂的语言贯穿宣讲始终,受到了居民欢迎。
西宁市城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讲的东西都很实用,容易理解,我拿笔把自己关心的政策记一记。”66岁的社区居民何淑梅边听边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听过宣讲后,何淑梅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家人得了大病,没钱医治怎么办?孩子上小学,户口不在本地怎么办?针对此类群众关心的问题,蒲公英宣讲队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宣讲服务突出“实”字,明确要求每一位志愿者不念稿子,只说家常话,一定要让大家听得懂、宣讲内容有实用,力求让宣讲服务“沾土味儿”“接地气”。
蒲公英宣讲队打破千人一面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将理论宣讲搬出了会议室,搬进了居民楼院、村民广场,用“短平快”的宣讲取代“高大上”的说教,以“人物+故事+互动”的新模式,提升理论宣讲效果。
西宁市城中区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宣讲队还邀请全区各行各业志愿者加入服务行列,不断壮大专业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的宣讲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互动和交流,并提供常态化咨询服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点赞。
面对面是形式,心贴心才是目的。接下来,这支“不念稿”的蒲公英宣讲队还将继续走村入社,根据群众反馈的问题,不断提升宣讲服务质量,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像蒲公英一样,飞落到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来源:西宁市城中区委宣传部)
持续加强部署指导全省防汛工作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根据相关部门会商研判,近期青海省仍有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极端强降雨依然可能发生。为全面做好防汛各项工作,省应急厅及时召开全省防汛视频会商调度会,听取各地雨情、水情、汛情及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详细】
争取落实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投资6.6亿元 8月18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青海省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18项,总投资8.15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5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32亿元。这批项目的安排,将有力支…【详细】
百头野牦牛现身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日报记者 程宦宁、包利英摄 日前,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生态管护员涛西昂扎在杂日尕呐山巡护途中拍摄到了一个极为震撼、又特别罕见的场面:一个种群数量达二三百头的野牦牛群正在悠闲地吃草。 近年来,随着玉树州保护生态的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