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把論文寫在最廣袤的田野之中

——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科技指導幫扶側記

張子涵
2023年05月01日09:30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郭恆(右一)正在為鄉親們講解農技知識。青海日報記者 張子涵 攝

  4月28日,清晨時分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一場大雪急匆匆地落下,一時間整個高原小鎮銀裝素裹,飛舞的雪花浸潤著這片土地的每一處角落,走在街邊泥土的芬芳總是在不經意間扑鼻而來。

  上午十時左右雪勢逐漸緩和,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的專家們從囊謙縣城出發,趕往距離縣城四十多公裡之外的娘拉鄉娘麥村進行科技指導幫扶。

  “那裡是整個囊謙縣海拔最低的村子,氣候環境要相對其他村子好一些,農作物長勢好產量相對較高。”囊謙縣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拉加對大家說起了縣裡農作物種植的大概情況。

  “去年這個村畝產最高有多少斤?”郭恆博士緊接過話茬問。郭恆博士是這次科技指導幫扶隊伍的隊長,算上這次他已經是第7次來玉樹州進行科技指導幫扶,他說:“我已經對這片土地產生了無法割舍的感情,總會時刻挂念這裡的農作物長勢,還有這裡的鄉親們。”

  穿梭在峽谷中一路顛簸,汽車的車輪一路畫著“S”,發動機在偌大的峽谷中發出聲聲嘶吼。穿峽而過的正是瀾滄江的分支拉曲河,時而平靜沉穩,時而洶涌湍急,由於剛下過雪的緣故,峽谷的頂部蓋著一層厚厚的霧,青黑的山石、淡黃的草皮再加上翠綠的樹林,色彩斑斕的峽谷美景能讓人暫時忘記這裡的海拔,一路上大家相互交流了很多,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娘麥村。

  “土豆種子切開過程中一定要留有芽眼,否則不會發芽。”還沒來得及相互介紹,郭恆博士就拿起一粒土豆種子在村民俄金它生家的院子裡給大家講了起來。俄金它生是村裡合作社的負責人,今天要種的土豆種子有一部分就存放在他們家,不一會兒小小的院子就聚滿了人,他們都是前來參加這次技術幫扶指導的村民,大家聚精會神地聽著專家們講農技知識,還時不時相互討論並提出問題,授課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老師們,不如咱們去地裡給正在播種的鄉親們現場指導指導吧。”俄金它生提議,大家一呼百應。很快,俄金它生就把大家領到了一處田壟,黝黑的土地平整地連成一片又一片,遠遠望去幾輛農耕車正在鬆軟的土地上作業,村民一手拎著裝種子的塑料桶,一手往地裡播種,動作熟練極了。

  “大娘,每兩粒種子之間應該間隔30厘米,而且應該緊貼土層擺放。”“農耕車要調整好角度,保証所有種下去的種子都能覆蓋到。”“施有機肥時要注意時間節點,要保証肥料的施用與需求時節保持一致……”在三位科技指導幫扶專家的連幫帶講下,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技大講堂”在田間地頭開講,鄉親們聽得認真,干得火熱,不一會兒就把拉來的土豆種子就全部種完了。

  扎西南加是村裡合作社的一員,他說:“今天的農技指導對我們以后種地幫助很大,大家都不知道原來種地也有這麼多學問,真是太感謝幾位老師了,他們不僅把專業技術說得通俗易懂,而且還給我們親自示范,讓我們學得更好更快。”

  “囊謙縣作為全州的農業大縣,截至四月中旬,春耕完成進度達到40%—60%左右,其中青稞已耕種5萬畝(3333公頃)﹔馬鈴薯0.2萬畝(133公頃)﹔蔬菜0.105萬畝(70公頃)﹔藏小麥550畝(37公頃)。我們要繼續堅決貫徹落實省州縣黨委政府關於農業現代化的一系列決策部署,讓‘玉樹糧倉’名副其實。”拉加說。

  2023年農科院科研人員將繼續依托建設產業“四地”為契機,與囊謙縣農牧科技和水利局共同計劃在娘麥村開展綠色有機馬鈴薯產業發展,結合春耕工作確定符合當地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並且結合玉樹當地天然無污染有利條件打造有機馬鈴薯品牌戰略,提高當地農牧民種植馬鈴薯效益,助推馬鈴薯產業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責編:況玉、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