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看青海|心懷“國之大者” 守護“中華水塔”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原標題: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20周年
心懷“國之大者” 守護“中華水塔”
鳥瞰流經青海省黃南州河南縣的黃河支流水系。楊海林攝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擦澤村的牧民管護員組成的生態管護隊,騎著摩托在黃河源頭展開巡護。
冬去春來,瀾滄江源頭扎曲河濕地,水流清澈蜿蜒,形成了鮮明的辮狀水系。
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保護人員在索南達杰保護站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給迷途的小藏羚羊喂奶。
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每年都要組織大規模巡山隊,深入可可西裡無人區腹地,展開反盜獵反盜採、生態資源監測活動。
長江西源沱沱河附近的斑德湖,是斑頭雁的重要遷徙目的地,每年夏季都有大量斑頭雁飛越喜馬拉雅山到這裡繁衍棲息。
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的年保玉則,是巴顏喀拉山脈最高峰,也是黃河源頭地區的重要水源涵養地。為了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青海採取鐵腕治理,自2018年以來對年保玉則景區進行全部拆除,不再對外開放。
青海是三江源頭、“中華水塔”,長江、黃河、瀾滄江川流不息,滋養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三江源生態保護,被賦予了“國之大者”的重要使命。
今年是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的20周年。從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工程先后實施,有效遏制扭轉了江河源頭生態退化的嚴峻形勢﹔到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一整套保護體系﹔再到作為中國首個國家公園試點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批順利設園,完成了國家公園“一塊牌子管到底”的歷史性變革,實現了生態治理水平向更高層次邁進……廿載巨變,三江源見証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輝煌歷程,堪稱一本美麗中國的“教科書”。
行走巡護在大江大河,三江源地區各族干部群眾用辛勤汗水、改革勇氣、創新智慧詮釋出“江源風光美,比風光更美的是人”。在多年持續努力下,據最新統計,2016年到2020年,三江源地區向下游輸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億立方米。大江奔流、長河滔滔,正如恢宏的史詩,祝福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運昌隆。
(本報記者 姜 峰/文)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本報記者 姜 峰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急難愁盼|公交等車難 西寧公交公司:有添置新車計劃
- 近期,青海省內降雪頻繁,由於路面濕滑,省內多地交通出行受到影響。在省會西寧市,因降雪與開學疊加,導致市區擁堵情況加劇,作為一種平價、高效且安全的交通出行方式,公交成為了許多西寧市民雨雪天通勤的首選。…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