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发现两种新“成员”

原标题: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发现2种园区鸟类新记录
11月15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老虎沟管护站管护员贺成武在巡护监测过程中分别拍摄到两只野生鸟,后经专家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分别是棕眉山岩鹨和棕背伯劳。此次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发现2种园区鸟类新记录。
棕背伯劳。贺成武摄
近年来,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管护员摄影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越来越多的物种新记录被更多的管护员发现。除此之外,贺成武还在老虎沟区域记录到短耳鸮、长耳鸮、发冠卷尾、灰伯劳等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鸟类新记录,也充分说明老虎沟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截至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已记录到鸟类18目47科22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1种,这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也充分体现了管护员摄影师队伍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棕眉山岩鹨
据了解,全球9条候鸟迁飞路线,其中祁连山是中亚-南亚迁徙线路上的重要位点。近年来,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老虎沟地区还是明星物种——荒漠猫的重要栖息地,该区域虽紧邻门源县城,有较强的人为活动,但有着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食物链,处处体现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棕眉山岩鹨是岩鹨科、岩鹨属小型鸟类,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林缘、河谷、灌丛、小块丛林、农田、路边等各类生境。繁殖期则栖于西伯利亚泰加林地带,尤以河谷地带较常见。棕眉山岩鹨在中国系冬候鸟,主要越冬于中国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东、河南、陕西、宁夏、青海(西宁)、甘肃(西北部武威),偶尔至上海和四川会东。迁徙期间经过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
棕背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中型鸣禽,是伯劳中体型较大者,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林缘地带。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分布于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西宁进一步加强优化防控措施 遏制病例数上升势头
- 人民网西宁11月16日电 本网从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针对在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504例阳性感染者,其中区域核酸检测中发现42名阳性感染者的情况,西宁持续加强重点场所管控,压实重点行业责任,做好货运物流隐患排查,加强改善核酸检测工作,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防控措施,坚决、果断、迅速遏制病例数上升势头,尽快控制本轮疫情传播。 西宁市政府副秘书长余康介绍,加强重点场所管控方面,西宁对商超、市场等,严格落实错峰限流、双码查验、消毒消杀等措施;对餐饮保障、餐饮、外卖、农贸市场、药店、个体经营6类行业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摸排、检查、统计,建立工作台账;全面排查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在用和新启用集中隔离点的风险隐患,严防交叉感染和风险外溢。…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