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盡享豐收迎盛會 同圓鄉村振興夢

張洪旭 德組軒
2022年09月24日09:13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姹紫嫣紅的藜麥地、紅彤彤的枸杞林……金秋時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顯得尤為優美絢麗,猶如一幅油畫在茫茫戈壁上徐徐展開。

9月20日,記者走進距離德令哈市中心不足一公裡的河東街道東山村,村邊不遠處紅彤彤的枸杞林裡,一串串色澤紅潤的鮮果挂滿枝頭。頭戴遮陽帽的郭秀梅雖一臉汗水,卻難掩豐收的喜悅,熟練地將枸杞摘進身邊的塑料桶裡。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忙碌的採摘工在枸杞林盡享豐收喜悅,東山村以殷實的枸杞豐收喜迎盛會。

碩果累累笑開顏。青海日報記者 張洪旭 通訊員 德組軒 攝

碩果累累笑開顏。青海日報記者 張洪旭 通訊員 德組軒攝

郭秀梅是東山村二社村民,每年枸杞採摘季,她都會加入到“採摘大軍”中。“今年摘了40多天,每天都能賺200多元,現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賺錢,感恩共產黨給老百姓帶來的好光景,期待黨的二十大能為老百姓帶來更多好政策。”郭秀梅說。連日來,大家伙一邊忙收獲,一邊談變化,心中充滿了感激和喜悅。

“2012年,村裡通過浙江援建資金、村委會自籌等方式,共籌集資金133萬元,修建了一座無公害、年枸杞烘干量達648噸的枸杞烘干廠。”東山村黨支部書記童學成介紹,后來,村裡將廠房作為村集體經濟項目,以租賃的形式承包給德令哈市元盛生態開發有限公司,並將村上16公頃土地流轉給該公司,用於種植枸杞。

元盛生態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寶琳說:“每年採摘季來臨時,公司都會在村裡招用採摘工,並且按天結算工資,村民們既能由此掙到錢,到了年底還有分紅。”

喂飼料、除糞、消毒……在村子另一頭的德令哈市旺達養殖專業合作社內,村民史生財忙得不亦樂乎。“合作社主要養殖藏系羊、細毛羊、牦牛、黑白花牛等品種。今年,羊棚已出欄600隻,牛棚出欄500頭,每日產奶量平均在200公斤左右。”史生財一邊干活一邊說,得知黨的二十大很快就要在北京召開,他和村民充滿期待,大家鉚足了勁兒忙生產,滿心歡喜迎接新生活。

旺達養殖專業合作社作為東山村另一村集體經濟項目,已初步形成“統一建筑模式 、統一養殖品種、統一飼養標准、統一防疫防治、統一品牌銷售”五統一模式。在帶動當地肉食品冷藏加工、市場銷售等行業發展同時,不斷引導周邊地區養殖戶發展肉牛集約化生產,為養殖戶加快經濟收入。目前,合作社共有12戶村民參與入股,去年總收入120萬元,預留發展資金后,平均每戶分紅7萬多元。

產業振興是源頭、是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東山村不斷加大產業發展力度,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在全村人的期盼中,如今,東山村新建快遞物流園區,引入快遞企業入駐村商務庫房﹔與湖北羊樓洞茶企洽談合作,謀劃新的枸杞茶產業項目﹔建成服務站,等驗收通過后,將銷售燕麥酒等特色農副產品﹔種植火焰參、藜麥等40公頃綠色有機蔬菜,開展蔬菜基地深加工項目……一個個新型村集體經濟產業蓄勢待發。

如今,東山村的村民富足了,村庄的樣貌也在不斷改變。走在村道上,宜居美麗鄉村的模樣扑面而來,白花花的柏油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帶狀的綠茵長廊依村而伴,一幢幢造型別致的多層民居和聯排的商鋪整齊排開,環境宜人的原生態鄉村風景為東山村發展旅游奠定了堅實基礎。

童學成說,依托黨的好政策,東山村積極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蹚出了一條致富路,今后一定會有更多關於鄉村振興的好政策落實落地,他將會和兩委班子成員一起,結合實際謀劃出更加多元的村集體產業,帶領村民以昂揚奮進的姿態,向著宜居美麗鄉村繼續邁進。

走出村庄不到500米,有一座名為“東盛大酒店”的高樓格外顯眼,東山村黨支部辦公室就設在高樓的第五層,這是一座集餐飲、會議、住宿為一體的大酒店,於2017年由該村投資建設,其商鋪租金也是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支柱之一。

“東盛的名字寓意東山村日益興盛,今天的興盛,都是村民們齊心聽黨話、跟黨走,團結一心謀發展得來的。”童學成說,未來,我們還要聽黨話、跟黨走,再創新輝煌……

(責編:況玉、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