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致富牛”“馱”起鄉村振興新希望

程宦寧 張子涵
2022年09月21日09:04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散落在草原山谷間的牦牛。青海日報記者 程宦寧 張子涵 攝

  入秋,玉樹藏族自治州氣溫開始下降,日照時間逐漸縮短,綠色的草山開始慢慢變黃。

  9月17日上午9時,家住稱多縣歇武鎮牧業村的村民仁增求扎前去昂巴拉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放牛。看著眼前一頭頭牦牛如黑珍珠般散落在草原山谷間愜意地進食,仁增求扎滿臉欣慰。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今年我們合作社還是出欄了100頭牦牛並順利銷往北京,而且這次的收購價格還不錯。”說起這些,仁增求扎開心得合不攏嘴。

  2021年初,由北京援建的三江源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示范點建設項目正式落戶昂巴拉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該項目投資1200萬元,佔地面積4公頃,2021年底建成完工。項目建設包括修繕道路,新修越冬棚、保育舍、干草棚等設施,可以滿足千頭牦牛養殖需求。

  該項目整合了村裡原有合作社的牦牛、土地、人力等資源,同時通過對口幫扶,還打通了屠宰加工運輸銷售通道,將牦牛引入北京市場。如今,合作社發展日益壯大,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生態畜牧業示范點,為全村發展增添了強勁的新活力,進一步帶動牧民增收致富。

  “我記得剛開始我們社的牦牛加起來才3000多頭,一隻羊都沒有,后來有了項目支持,我們有了5000多頭牦牛、300隻羊,大家對未來都信心滿滿。”仁增求扎只是生態畜牧業示范點建設項目的受益者之一,歇武鎮牧業村牧業三社共98戶300多人,都加入了該項目,合作社飼養、採奶、防疫等設備俱全,大家把牛羊都放到合作社集中養殖,每個人既安心又省心,所有村民既是股東也是員工。

  合作社採用“排班式”輪流放牧,沒有被排到的人還能在農閑時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等到年終的時候合作社又會給大家分紅,這樣不僅能為村民增加額外的收入,還能不斷增強合作社實力,為合作社日后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基礎。

  巴德求雄是合作社的員工,去年冬天,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為牦牛補飼,“冬天的時候草原被大雪覆蓋,牛群很難找到充足的食物,在北京技術專家指導下,我們按時給牦牛補飼,減少掉膘,保証了牦牛品質。”巴德求雄說。

  生態畜牧業示范點建設項目讓當地牧民擺脫了“靠天放牧”,在這座現代化的養殖基地,數千頭牦牛冬春補飼,夏秋放牧,分群養殖,科學的手段有效保証了牦牛出欄率,提高了村民致富率。

  今年七月,出欄的牦牛從示范點分批運往北京,從源頭牧場上到了消費者的餐桌。援青單位和當地黨委政府,共同努力推進規范化養殖,積極構建“牧戶+合作社+企業+市場”的全產業鏈條。為了鼓勵村民進一步提高出欄率,首農玉樹公司還為合作社捐獻了3萬元的牦牛出欄鼓勵金。

  “雖然現在還沒到分紅的時間,但眼看著社裡的牛羊一天比一天肥,我心裡真是高興!”巴德求雄越說越興奮。

  歇武鎮黨委書記巴久達杰介紹道:“目前合作社已經和北京的企業簽署了一年合約,保証每月提供100頭牦牛的出欄量,銷售渠道非常穩定,預估整個項目年終分紅能達到每人4000元,這比之前合作社的分紅款要多出了2000元。如今,加上村裡其他的集體經濟,村民們增收致富變得越來越簡單。”看著合作社發展如此穩定,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都選擇加入合作社,共同攜手奔向小康。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稱多縣歇武鎮把生態畜牧作為傳統產業、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努力打造高端、優質的三江源高原現代生態畜牧產業基地,立足本地牦牛產業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牦牛變身“致富牛”,“馱”起了鄉村振興新希望。

(責編:楊玥、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