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浪瓜果香

室大棚裡,種植戶正忙著採收蘿卜。通訊員 吳婷婷 攝
“遠處蔚藍天空下涌動著金色的麥浪……”立秋之際,走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香日德鎮各個村,萬頃良田泛金波的壯美畫卷展現眼前。一片片青稞、小麥閃爍著金光,農牧民一字排開,正在良種繁育基地進行第二批田間去雜工作。
“良種繁育基地種植的青稞、小麥目前已進入灌漿期,我們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第二批去雜工作,九月中下旬便可進行規模化收割了。按照今年這個長勢,預計小麥良種畝產可達650余公斤,青稞良種畝產600余公斤,僅這一片基地就能收獲小麥3400余噸,青稞7620余噸。”良種繁育基地指導員馮斌軍一邊指導農牧民除雜一邊說。
今年,金穗種業有限公司流轉香日德鎮6個村1200公頃良田進行青稞、小麥良種繁育,公司提供部分種子、化肥農藥、器械並進行技術指導,由農戶自己種植,待農作物長成並通過公司驗收后,由公司統一按每公斤高於市場價0.4元的價格進行收購。
藜麥產業的落戶不僅在香日德催生出新的發展前景,同時,在農作物育種、除雜期間因需要大量勞動力,公司以每天120元至150元的價格聘請周邊閑散農戶在田間工作,種植戶多渠道增收,種植熱情大幅提升,糧食安全也得到進一步保障。
紅白相映的田間地頭,隻見一株株藜麥晃動著碩大的“腦袋”在微風中舞動。自藜麥在香日德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后,依托畝產高、售價高、營養高的“三高”優勢,6年間已由最初的36公頃增長至486.6公頃,帶富了一大批農戶,成為香日德鎮特色農產品。
種植藜麥的收益讓香日德鎮柴興村的農戶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目前,柴興村種植藜麥53公頃,長勢良好,眼看豐收在即,預計可產200余噸,實現產值120余萬元。
另一頭,在柴源村的溫室大棚裡,種植戶正忙著採收棚裡已經成熟的一顆顆大蘿卜,還有油菜、甘藍、辣椒、櫻桃等。在不遠處的蔬菜銷售點,從縣城趕來的消費者在各類蔬菜水果櫃台之間穿梭挑選,“今年風調雨順,大棚內的蔬果長勢相當好。”柴源蔬菜銷售點老板一邊給顧客稱重一邊說。
近年來,柴源蔬菜大棚積極融入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投資建成日光溫室自然棟85棟,鋼架拱棚自然棟47棟,500噸保鮮庫一座,種植露天蔬菜110畝,佔地面積達454畝。各類蔬果打破氣候因素限制,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年產量達2000余噸,切實保障了市場供應,滿足了群眾生活需求。
美麗的杭白菊露出純潔的小臉、一串串枸杞鮮果在露珠的映襯下鮮紅如火……如今香日德的秋天,猶如畫家筆下一幅生動絢麗的油彩畫,繽紛五彩的壯美“豐”景,醉人心田,慰人辛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