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青海省委“中國這十年·青海”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的主發布詞
記者朋友們好,很高興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全省600萬各族群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媒體記者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給予青海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青海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兩次考察青海、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青海發展擘畫藍圖、把脈定向,為做好青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明確了“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即:“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提出“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即:“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扎扎實實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青海要建設產業“四地”,即:“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2021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進一步明確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再次強調了產業“四地”建設,並要求青海“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
十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一步一步、扎扎實實不斷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高原大地落地見效,青海各項工作取得歷史性新成就新進展。這十年,是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十年,是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的十年,是精准脫貧全面勝利、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的十年,是民族團結進步結出累累碩果的十年,是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的十年。
下面,我重點從五個方面向大家作個介紹:
第一,這十年,我們堅持生態保護優先,“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沛。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是青海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來不得半點閃失。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的殷殷囑托,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堅定不移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我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新高地為統領,全面推開“七個新高地”建設,即:生態安全屏障新高地、綠色發展新高地、國家公園示范省新高地、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新高地、生態文明制度創新新高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新高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高地。一個具有標志性的突出成效是國家公園建設,成功舉辦首屆國家公園論壇,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發來賀信,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全面完成。正在創建的青海湖國家公園,形成了特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極具代表性。目前,青海正在聚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講生態要用數據說話。十年來,三江源區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提高11%、30%以上,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青海湖水體面積比10年前增加約220平方公裡,濕地面積穩居全國首位,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
從實現雙碳目標看,青海是巨大的碳匯盈余地,擁有森林、草原、濕地、凍土、冰川等多種固碳資源,森林碳匯潛力預估每年在3000萬噸左右,植被碳庫佔比排在全國前列,濕地生態系統固碳總量全國第一,土壤生物碳儲量達到267億噸,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土壤有機碳儲量達到1600億噸,冰川碳固持功能十分突出,在抑制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變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希望青海在實現碳達峰方面先行先試”重大要求,堅持供給端、消費端、固碳端協同發力,啟動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和零碳產業園,積極參與國家碳交易市場建設,開展綠色低碳社會行動示范創建,努力為全國碳達峰碳中和作出青海的特殊貢獻。
不知記者朋友注意到沒有,近年來,我省在國際野生生物攝影領域頻頻獲獎,出自農牧民之手的生態攝影展也在國內多地舉辦。為什麼?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了,生態管護員可以在巡護途中拍攝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証:隨著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有效恢復。當然,這也得益於攝影家們的高超攝影藝術,還有他們對民間攝影愛好者的培養,使昔日的牧民也走進了藝術的殿堂。牧民們拍攝的是動物,展示的是生態,是對自然的熱愛。“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日益深入人心,青海各族干部群眾為此而付出的努力和行動越來越堅定自覺。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當好“中華水塔”守護人,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繼續用心用情用力履行源頭責任,體現干流擔當,作出江源貢獻。
第二,這十年,我們以綠色低碳為導向,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青海是資源大省,我們小時候學地理就知道,柴達木是祖國的“聚寶盆”。我們認真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大要求,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產業“四地”建設為牽引,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十年來經濟總量年均增長7%,轉型發展導向更加鮮明,高質量發展之路越來越寬廣。
大家都知道青海有“天空之鏡”,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在游客眼中,鹽湖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在企業家眼裡,鹽湖則是極為寶貴的稀缺資源。鹽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資源,也是國家的戰略資源。這十年,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瞄准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的目標,推動鹽湖資源產業鏈不斷壯大,基本建成“鉀、鈉、鎂、鋰、氯”五大產業集群,2021年全省鹽湖產業產值達332億元,同比增長46%。高純氧化鎂晶體材料生產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成功研發新型鎂基超穩礦化土壤修復材料並建成國內首條生產線,有效保障綠色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汽車領域有句話,“誰擁有新能源汽車,誰就擁有汽車工業的未來”。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全國1/3的鋰電池出自青海。鉀肥是糧食的糧食,青海生產的鉀肥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青海另一個巨大發展優勢是清潔能源。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就提出“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去年考察青海進一步明確“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更高目標。我們著力推動清潔能源開發、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儲能多元打造,已建成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青海清潔能源發展“風生水起”“風光無限”。目前清潔能源裝機佔全省電力總裝機的91%,佔全國清潔能源裝機的18%,持續保持全國領先。全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輸電大通道建成運行,北京大興機場用的就是“青海綠電”。自2017年以168小時一舉打破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以來,青海連續六年刷新這一世界紀錄,今年達到5周全清潔能源供電。
青藏高原作為地球第三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最年輕的高原,在造山運動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山川地貌,也造就了奇特罕見、雄渾壯麗的自然景觀。這是大自然的饋贈,是領略祖國大好河山不可不到的地方,是行萬裡路不可不到的地方。瞄准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目標,我們推出精品線路200條,7條入選全國“十大黃河旅游帶”精品線路,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為熱門打卡地。藏毯、唐卡、青繡等民族傳統文化產品遠銷海內外,國際冰壺精英賽、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中華水塔”國際越野行走世界杯賽等國際品牌賽事享譽全球,連續21年舉辦的環湖賽,每年帶動10萬游客來青海湖騎行,青海已經成為世人向往的“詩與遠方”。
我們立足青海獨有資源稟賦和冷涼氣候特點,充分發揮青藏高原“超淨區”的地理生態優勢,著力做好綠色有機農牧業這篇大文章。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國家作物種質復份庫就在西寧。十年間,青海牛肉、枸杞產量分別增長1.2倍和2.4倍,油菜雜交育種水平國內領先,“青雜”系列16個油菜品種在全國80%以上春油菜產區種植,“青薯”系列馬鈴薯品種每年在全國推廣1000萬畝以上,青稞、蠶豆等品種選育達到國內先進,全省地理標志証明商標同比增長140%,馳名商標同比增長100%。
第三,這十年,我們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群眾的獲得感不斷提升。
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將75%以上的財政支出用於民生建設,深入實施民生實事工程,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長126%,年均增長9.5%,各族群眾的生活更有品質、更為舒心、更加美好。
青海曾經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區域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高原地區、貧困地區的所有特征。通過精准扶貧、脫貧攻堅,在對口援青力量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力幫扶下,青海打贏了這場硬仗中的硬仗,提前一年實現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摘帽、162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3個村為例,貧困率曾高達56%的互助縣班彥村,告別了出行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務工難、娶親難,現在是新村新貌新生活﹔格爾木市長江源村,徹底告別燒牛羊糞和煤炭的時代,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一變為現實,村民們鉚足了勁,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這3個村的發展變化,是青海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也是青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動寫照。
下列一組數字可更好地說明十年民生巨變:2021年青海常住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3.96歲,比2010年增長4歲。控輟保學走在全國前列。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面積達30平方米,比2013年提高3.6平方米。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9年穩步上升。全省行政村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率達100%,省會西寧建成10分鐘健身圈,等等。
第四,這十年,我們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青海是少數民族人口佔比最高的省。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重要指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建設,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開創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我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用力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率先實現所有市州和70%的縣(市、區)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建設全國示范區和單位18個、社區“石榴籽家園”110個,各族群眾更加自覺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不斷拓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有效路徑,打造“指尖上的青繡”“舌尖上的拉面”等民族團結創建品牌。青海的“拉面產業”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個典范。人們形象地說,是漢族、土族群眾種的小麥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眾養的牦牛熬成了鮮湯,撒拉族群眾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調料,回族群眾用雙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諧面、幸福面。依靠拉面產業,青海近20萬各族群眾走出深山大溝,走向國內外337個城市,開了近3萬家拉面店創業就業,與當地群眾深度相融、和諧相處,不僅用“一碗拉面”創造了一個百億元的產業,也唱響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合唱。
每次長距離的調研途中,我常感慨於青藏高原之遼闊、山河之壯美、歷史之悠久、文化之燦爛。在“兩彈一星”精神、開路精神的發源地,我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成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打造熱貢藝術等多個文化品牌,紅色文化、河湟文化、絲綢之路文化、唐蕃古道文化彰顯時代魅力,厚植了中華民族團結融合、多元一體的精神內涵,構筑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成為高原兒女的共同心聲。
第五,這十年,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做好青海的工作,辦好青海的事情,關鍵在黨。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抓好黨建的重要指示,切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狠抓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以及制度建設,著力推動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黨的旗幟在高原大地高高飄揚。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形成傳達學習、任務落實、督促檢查、結果報告的全流程工作閉環,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結合木裡礦區非法採煤問題,深入開展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
站在新的起點,十四屆省委在全面從嚴治黨上,召開的第一個全省會議就是作風建設會,樹立鮮明導向,以此開局起步。制定關於作風建設的若干措施,倡導講政治、轉學風、辦實事、強擔當、促團結、嚴紀律這“六個必須”,對一切不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行為,一切弄虛作假、陽奉陰違、搞變通、打折扣、搞選擇性執行的行為,一切漠視群眾利益、加重基層負擔、光說不練、花拳繡腿的行為,一切不尊重規律、不尊重客觀實際、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行為,一切推諉扯皮、玩忽職守、不思進取的行為,一切在群眾面前擺架子、在上級面前做樣子、在工作崗位上混日子的行為,都堅決進行整治,動員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以優良作風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建設新青海。
回望十年發展之路,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青海工作,必須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南,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持把“兩個維護”作為根本政治原則,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的征程上,我們將始終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建設綠色發展、生態友好、創新開放、文明和諧、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現代化新青海,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就先向大家介紹這些,謝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