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州縣動態>>西寧>>湟中

鄉村振興嶄新畫卷在湟中玉拉徐徐展開

俞惠珍 范曉英
2022年07月21日09:14 |
小字號

曾幾何時,西寧市湟中區涌現出一批帶著夢想和情感來到這裡創業的回鄉人,他們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技術,還有現代化經營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和活力。湟中區多巴鎮玉拉村就有這麼一群技術人才,今天一起去聽聽他們和玉拉村的故事。

走進玉拉村青海植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組培室,一排排透明組培容器整齊有序排列。技術員胡文海身穿滅菌服正在對玻璃瓶內的草莓苗進行分揀。他說:“這裡是草莓成長的‘搖籃’”,如今農戶種植的都是脫毒后草莓苗,這就意味著每株草莓苗都要經過標准化、程序化的脫毒培育后才能作為種植苗對外出售。”胡文海拿起一個小罐說:“下一步我們就要讓它生根,大概需要20天,我們就可以移栽到試盤中。”

草莓脫毒育苗大棚,一片片網格狀的試驗田整齊排列,每個方格裡培育著不同品種的草莓幼苗,寫有品種名稱、培育時間的卡片讓每顆草莓有了“身份証”。

普普通通的草莓苗,搭載青海植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脫毒“黑”科技,一躍成為市場搶手的“爆款”,給廣大的育苗企業和種植戶帶來科技福利。

胡文海介紹:“目前苗子的銷路特別好,銷往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甘肅、陝西、寧夏等地,客戶反應比較好。我們和村上聯合搞育苗中心的同時,也准備帶動周邊的農戶,把草莓育苗的事情做起來,因為青海屬於冷涼氣候,育出的苗子花芽分化好、做果率高、產量高,在省內外育苗戶群體中,反響都比較好。”

目前,育苗中心有11名專業技術人才,育苗的品種有妙香3號、越秀、紅顏等34種,接下來,要研發培育一些新的品種,把一些老的品種做優選,選出一些適合青海地區栽種的反季節的草莓品種,帶動周邊農戶一起增收致富。胡文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公司目前的生產產量每年產原種苗500萬株,我們可以帶動周邊的農戶產出草莓生產苗1億株以上,這樣就算是國內比較大的草莓育苗基地。”

玉拉村青海植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育苗中心裡,一株株脫毒草莓苗長勢喜人,胡文海和他的團隊每天都在特別細心地照顧著它們。

同樣在玉拉村魯源農業基地種植大棚裡,瓜果蔬菜飄香。

玉拉村魯源農業基地2014年開始建設,到目前已經形成將近3000畝的種植規模,從最初的種植單一發展到現在的63個品種。目前,園區省級科技成果已經有三項,其中,每年特色品種的引進、肥水自動化控制這兩項已經得到科技成果轉化,不僅在園區使用,而且已經輻射到青海周邊。通過蔬菜種植的標准化,茄子、葡萄、西紅柿已經獲得了綠色認証,還有幾項正在申請當中。

魯源農業基地技術總監李峻告訴記者:“通過幾年的發展,目前我們的蔬菜已經可以做到優質優價。從2018年開始,我們以村集體經濟為基礎,目前已經有了基本的初加工、倉儲。長期聯系的市場有武漢、廈門、夏菜外運已經初具規模。”

如此喜人的成績離不開玉拉原有的自然資源,更離不開技術人才的技術支撐。來自山東壽光的李希志就是其中一位。2014年玉拉村設施農業建園的時候,他就成立了魯源農業。帶來了壽光好的品種、好的技術。先在魯源農業試種然后推廣到玉拉村的蔬菜種植大戶,同時無償提供技術指導。李希志說:“下一步打算跟玉拉村兩委(合作),魯源農業搭橋和山東壽光結成對子,把老家的更先進的技術帶過來,同時種植大戶到山東去考察,讓他們在思想上有一個根本的轉變,對冬暖式大棚的種植有一個重新的認識,提高他們的種植技術,效益爭取做到最大化。”

嚴冬是湟中區多巴鎮沙窩村的村民,在玉拉種植葉菜已經有5年的時間,隨著市場的變化,他有了種植精細菜的想法,主動找到李希志學習種植技術。

種植戶嚴冬說:“我種的是葉菜,這幾年冷棚太多,市場處於飽和狀態,有時候還會過剩,經濟效益不好。后來經常來到李總的魯源公司,這裡精細菜種得特別好,青海技術比較欠缺,我也經常來他的棚裡學習,看他種得特別好,我也准備往這一方面發展。”

這幾年魯源農業先后培訓了300多名技術能手,每年至少培訓玉拉村的60個村民成為職業農民。目前玉拉村的村民有53%已經從事設施農業,一部分人已經成為技術能手。

鄉村振興,發展是基礎,人才是保障。湟中區將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放在首要位置,重點聚焦農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發揮作用,助力農民向更加多元的技術“新農人”轉變,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來源:西寧市湟中區委宣傳部)

(責編:顧斐菲、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企穩回升!上半年青海省GDP同比增長2.5%
  人民網西寧7月19日電 (楊澤秋)7月19日,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上半年全省經濟企穩回升”新聞發布會,據青海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易豐介紹,上半年,青海省完成生產總值168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全省經濟總體呈企穩回升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增長,新動能持續發展,保市場主體保就業成效明顯,民生領域保障有力,“四地”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第三屆人才項目洽談會將於7月23日至24日舉行
  人民網西寧7月18日電 (劉沛然、實習生樓佳慧)本網從7月18日召開的第三屆“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洽談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洽談會將於7月23日至24日在西寧舉行,部分兩院院士、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高層次專家人才、重點項目簽約代表等將出席會議。 據了解,此次洽談會聚焦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設置了“院士專家在青海”座談會,邀請與會兩院院士圍繞“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進行深入交流研討,為省委省政府決策建言獻策﹔聚焦產業“四地”建設,設置了“第18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邀請與會院士專家圍繞“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及新材料”等專題開展交流研討。…
天地交、萬物通 讓青海路暢、心更暢
  作為“兩路”精神發源地之一,青海對修路這件事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高寒、高海拔的惡劣環境下,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 在這裡修路是什麼體驗? 祁連山2號隧道全長6044米,是我國首條高原、高寒、高瓦斯、高硫化氫“四高”隧道,也是青海省公路建設頭號高風險隧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