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合作專題>>青海智庫建言

供給側發力:高質量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竇建科
2021年12月03日18:21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大要求,大力推進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青海省委黨校組織省內外專家學者圍繞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開展深入研究,現形成系列研究報告,以資參考。

有效供給不足是制約青海省旅游業發展長期存在的問題,一流的生態資源未能形成一流的生態產品,體現在對青海省生態資源潛力挖掘和價值實現方面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需要深入挖掘青海省所蘊藏的生態資源潛力和價值,深化供給側改革,將優質的生態資源向優質的生態產品轉化,從而實現資源應有的生態價值,向國際國內市場提供更為豐富的生態旅游產品,最終達到生態產品的供給與消費之間的供需平衡。

一、建設生態旅游景區

(一)深化培育十大生態旅游目的地

十大生態旅游目的地包括現有的青海湖、塔爾寺、互助土族故土園、祁連阿咪東索4個5A級旅游景區,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兩大國家公園,還包括生態旅游資源富集、在國際國內知名度較高的熱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區、金銀灘原子城景區、貴德高原養生休閑度假區以及茶卡鹽湖景區。首先,5A級旅游景區要對標國際國內生態旅游先進發展水平,繼續夯實景區設施與服務基礎條件,引導景區旅游產品和產業要素向生態化轉變,使其成為青海省生態旅游業發展的主陣地。其次,國家公園要強化國家公園各入口社區職能,依托入口社區重點培育自然教育、生態研學等生態旅游產品,並配套完善各項基礎與服務設施﹔在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開展生態觀光、生態體驗等生態活動,將國家公園培育成為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展示窗口。第三,加快推動金銀灘原子城景區、茶卡鹽湖景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啟動熱貢歷史文化名城旅游區、貴德高原養生休閑度假區提質升級工作,培育成為青海省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梯隊力量。第四,依托旅游景區周邊城鎮和國家公園入口社區,集中建設餐飲住宿等接待設施,配套完善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環保設施,形成區內游覽區外接待的生態型開發模式。通過不斷努力將十大旅游目的地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青海生態旅游名片。

(二)全面實施旅游景區生態化建設

對省內現有的A級旅游景區進行生態化提升,重點提升內容包括:拓展景區自然教育、生態研學等生態旅游功能,推出生態旅游專題產品﹔加大景區評A過程中的環境質量、生態產品等影響因子的檢測力度,引入景區破壞生態環境一票否決制,推動評A景區生態化建設﹔鼓勵景區接待服務生態化,開展景區內部餐飲、住宿、交通組織、游覽、購物、娛樂等服務要素的生態化改造提升行動。

(三)推動自然保護地發展生態旅游

創新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生態旅游發展模式,鼓勵自然保護地推出預約式和訂單式的自然教育、生態體驗服務,提升生態旅游品質,展示大美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推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與旅游融合發展,一方面各類自然保護地要在規劃層面納入生態旅游發展相關內容,落實建設主體和建設項目﹔另一方面推動自然保護地內開展生態旅游活動的區域納入到A級景區評定工作當中,完善自然保護地訪客接待服務與生態旅游基礎設施體系。

(四)建設生態型旅游度假區

“十四五”期間,在全面建設已評定的省級旅游度假區基礎上,重點推動貴德縣和新華聯國際旅游城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動旅游度假區發展生態旅游,嚴格審批旅游度假區內的建設項目,保障區內大氣、水、噪聲、土壤等環境質量達到相應標准﹔強化度假區內的公園綠地建設,提升綠化水平,鼓勵度假區內建筑設施採用節能技術﹔從休閑度假旅游產品設計、生態環境保護、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升生態化建設水平,打造生態型旅游度假區。

二、構建生態旅游線性產品體系

(一)打造生態旅游精品線路

密切銜接青海省“一環兩廊六區多點”的生態旅游總體布局,以國省道為基礎,以三江源、黃河上游、青海湖、祁連山、昆侖山、“絲綢之路”青海道、“藏羌彝”文化走廊等為依托,打造景觀優美、體驗性強、輻射能力廣、服務完善的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優先推動青藏公路、227國道、214國道、315國道、沿黃公路等生態資源富集的線路產品建設﹔重點利用國省宣傳推廣平台和互聯網新型傳媒,強化線路產品對外營銷。

(二)建設生態旅游風景道

以青海省現有的公路交通骨架為基礎,構建連接省內重點生態旅游資源和旅游線路的風景道體系,其中“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4條核心風景道,包括祁連山風光生態旅游風景道、青海湖人文生態風景道、黃河上游生態景觀風景道和海西州鹽湖主題生態旅游風景道。后期逐步打造唐蕃古道、三江源、河湟文化、熱貢藝術、昆侖文化等多條風景道,形成“4+N”的生態旅游風景道發展格局。風景道在規劃建設中要充分體現自然人文景觀內涵,完善游憩功能,增強游憩服務設施,修復或重建沿途有歷史人文價值的標志性古跡,營造富有地域特色、主題鮮明的公路景觀,激發出風景道的交通價值、美學價值、游憩價值、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

(三)完善道路沿線配套服務

圍繞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和生態旅游風景道,加強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道路設施日常維護管理,提升道路交通通行和運輸能力﹔依托道路沿線的節點城鎮、服務區、加油站等,布局生態旅游服務設施並通過建設自駕車營地、服務驛站、露營點等,進一步完善線路服務體系,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餐飲、住宿、觀光、購物、娛樂以及車輛維修、應急救援等多樣化的旅游服務﹔完善道路沿線的旅游標識標牌、旅游廁所、觀景台、攝影點等配套服務﹔按照屬地化和部門化管理原則,強化道路沿線的生態環境保護。

三、形成生態旅游特色城鄉體系

(一)建設青海省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

推動西寧市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格爾木市、玉樹市創建省級旅游休閑城市,初步形成“一核兩極”的城市旅游發展架構﹔結合旅游休閑城市建設,按照旅游休閑街區標准,配套建設一批旅游休閑街區,做到旅游休閑功能突出、旅游休閑產業完善、旅游休閑環境和諧、以滿足旅游者和本地居民旅游休閑需求,推動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轉變﹔注重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建設的生態屬性,將優化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作為一項長期工作堅持不懈的開展,強化城市公園和綠地建設,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森林城市和生態城市。

(二)提升特色小鎮生態化建設水平

以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加大對特色小鎮生態建設的支持力度,拓展小鎮生態空間,重點圍繞生態養老、特色民宿、體育健身、休閑觀光、高效農業發展生態產業,打造康養小鎮、運動休閑小鎮品牌,為特色小鎮發展充實產業基礎。建設一批具有生態資源稟賦的生態特色小鎮,如互助縣加定鎮、湟中區群加鄉、門源縣仙米鄉、澤庫縣麥秀鎮等。

(三)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鄉村旅游賦能

深入挖掘鄉村旅游中蘊含的生態價值,有效利用鄉村自然山水、森林草原、田園花海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同時,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現有鄉村旅游景區整體環境質量,完善鄉村與景區各類基礎設施和文化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助推鄉村旅游提檔升級,有效破解鄉村旅游同質化和低端競爭局面。

四、發展生態旅游新業態

(一)推動生態旅游與自駕車旅游深度融合

目前,自駕車旅游已成為游客最主要的出行方式,甘青旅游大環線、青藏線等大尺度多景點串聯的自駕車旅游線路持續火爆。搶抓發展機遇,要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優先原則,加強自駕車旅游所依托的自駕車營地、服務驛站等服務體系的建設,建設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態型自駕車旅游服務體系﹔通過對沿線環保主題標識標牌、線路景觀和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建設,提升對自駕車游客的環保教育覆蓋度﹔鼓勵沿線景區推出生態主題旅游產品,打造生態主題自駕車旅游精品線路。

(二)推動生態旅游與紅色旅游深度融合

鼓勵省內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旅游目的地結合自身優勢,開發生態旅游產品,打造紅色旅游與綠色生態發展的雙輪驅動模式。注重將養生觀光、生態住宿產品植入紅色旅游當中,通過對紅色旅游目的地的整體環境整治、植樹造林、生態治理,建立良性循環的生態農牧業系統,進而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以高質量的生態環境為紅色旅游護航。

(三)加快多元融合新業態發展

加快生態旅游與農業、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領域深度融合,培育生態康養、休閑健身、文化體驗、生態研學、自然教育等新業態新產品。鼓勵有條件的農牧民開展森林人家、草原人家等生態型旅游接待活動﹔發揮長城、長征、黃河三大國家文化公園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將生態主題融入到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保護當中。

五、推動旅游要素生態化建設

(一)鼓勵發展生態綠色餐飲

以安全健康、低碳環保、誠實守信為理念,以科學的設計、高效的管理和貼心的服務為基礎,以資源效率最大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為目標,為旅游者提供規范、便利、優質的餐飲服務。從就餐環境、食材選取、烹飪加工、清洗消毒各個環節入手,提升餐飲供給的生態化。

(二)合理配置生態旅游住宿

要因地制宜布局生態旅游住宿設施,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住宿設施的選址應充分考慮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建筑設計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充分考慮節能節水和廢棄物排放,建設施工過程中應配套完善各項環保舉措﹔鼓勵酒店、民宿、自駕車營地等住宿設施減少使用一次性設施設備,對住宿游客開展節能節水減排宣傳。

(三)推動生態旅游綠色交通建設

推動城市公交服務網絡延伸到周邊主要生態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點,解決“最后一公裡”問題。生態旅游景區推廣公共自行車、畜力交通、環保車輛、新能源車輛交通服務﹔景區停車場嚴格按照生態停車場要求進行建設,並逐步配套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完善交通信息服務,初步構建完善的生態旅游交通信息化網絡體系。提升城市清潔能源公交車比例,優化公交線路,持續建設完善自行車綠道和人行綠道,倡導綠色出行。

(四)創新生態主題娛樂產品

依托不同類型的生態資源,設計主題性強、活動新穎的生態旅游娛樂產品。如依托森林資源開展森林徒步、森林迷宮項目﹔依托濕地資源開展濕地觀鳥活動﹔依托山岳型生態資源,開展低空飛行、登山探險等﹔依托冬季冰雪資源開展滑雪、攀冰等活動。同時,以具備類型多樣的生態旅游主題節事活動為抓手,豐富旅游娛樂產品。

(五)創新生態旅游衍生產品

深入挖掘生態資源所蘊藏的生態價值,圍繞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發展目標,推出以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為主體的生態旅游特色衍生商品系列,強化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的認証和推廣﹔以國家公園、國家文化公園以及各類自然保護地為主題,設計獨具青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打造青海生態旅游IP矩陣,提升對文創產業的扶持力度,強化文創知識產權保護,繁榮生態旅游文創市場。

(作者系青海景源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青海省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專家,青海省鄉村旅游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專家)  

(責編:劉沛然、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