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小康夢圓·慶豐收

全面小康感黨恩 江源大地慶豐收

——青海省各地慶祝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見聞

蘇烽 陸廣濤 羅珺 丁玉梅 李延平
2021年09月24日09:09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盼望著,盼望著,第四個農民豐收節終於來了。

放眼青海大地,從三江源頭到瀚海戈壁,從環湖流域到河湟谷地,以“感黨恩、慶豐收”為主題的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拉開了序幕。

豐收節裡慶豐收,豐收節上晒豐收。豐收不僅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禮贊,也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注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重農、強農、愛農的氛圍中,每一個新“農”人帶著祈盼豐收、歌唱豐收、歡慶豐收的愉悅心情來解讀農民豐收節的新內涵,表達廣大農牧民豐收的喜悅之情,傳遞“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堅定信心,表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畫卷。

豐收的底色

——展現奔小康的精氣神

走進河湟谷地,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暨青海(河湟)第六屆農產品展交會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和鄉麻吉村舉行。一大早,來自各地的群眾和客商迎著燦爛的陽光走進會場,大家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走進各市州及海東六縣區的展館,映入眼帘的盡是各地的特色農產品,有循化的線辣椒、核桃﹔樂都的蟠桃、大腸辣椒、葡萄﹔民和的靈芝、酸奶、面粉﹔海西的枸杞、藜麥、牛羊肉……大家都看得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前來咨詢、購物的百姓也是絡繹不絕。

在活動現場,鄉親們跟大伙分享他們的豐收故事。合作社代表胡平基介紹了今年土豆的產量﹔麻吉村村民袁玉相用簸箕裝滿青稞敘說著青稞的大產業﹔村民雷延霞向在座的觀眾“透漏”了種植大豆的秘訣。

“我們的蟠桃很甜,你可以嘗一下。”在樂都展館裡,各色形狀不一的桃子很是誘人,海東市樂都區蟠桃匯桃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余敬江說,“我從2013年開始在樂都試種蟠桃,引進的30多個品種裡芽變成功的有28個,如今種植地有70畝(4.67公頃),今年收獲了3萬多公斤,收入有30多萬元。今年是我第三次參加展交會,主要是想提高知名度,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蟠桃是露天種植,品質好,也希望可以拉動海東的經濟發展,‘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宋正菊手裡提著剛買的干拌面,充滿好奇地用手機拍著各式各樣的農產品,說:“我大清早專門從縣城跑來展交會,看到了全省各地不同的特色農副產品,感覺很新奇,也見到了很多沒見過的蔬菜水果,豐收的季節裡看到這些豐收的場景,我心裡也感到很高興。”

豐收的畫卷

——多彩農業發展的禮贊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裡,連綿的田地裡紅彤彤的枸杞果挂滿了枝頭,一眼望去數不盡的枸杞果兒旁熟練的採摘工正在俯身摘果,又到了一年一度枸杞採摘的時節,整個產業園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枸杞產量還算平穩,每畝能夠產100公斤的枸杞果,按每公斤的市價以52到54元不等算,收獲還算不錯。”在園區裡的大漠紅枸杞種植基地裡負責人劉新榮在晾晒場地望著眼前剛採摘下的枸杞說。據介紹,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採摘期的人工費、運輸、銷售等成本等都有所增加,但好在枸杞產量平穩,基地總體收益比較均衡。

來到旁邊的枸杞地裡,來自甘肅天水的採摘工張友財正和工友們埋頭在枸杞地裡採摘枸杞,一邊把枸杞果從枝杈一顆一顆摘下來,一邊拿著塑料桶子來接,整個過程十分嫻熟。張友財告訴記者說,以往這個時候都是在家裡守著自家的幾畝“干灘灘”,現在到這裡每天也能有上百元的收入,而且摘的越多,收入越高。

田裡的庄稼呈“五彩”,穗大麥粒飽滿是藜麥。

走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縣區10公裡處的藜麥種植基地,便從遠處聽到轟隆作響的機械聲,隻見一輛輛收割機從五彩斑斕的藜麥田經過,顆顆飽滿的藜麥落入機斗,仿佛在為這一年的藜麥豐收作著“伴奏”。

在藜麥的種植地裡,希裡溝鎮的耿慶忠說:“這些年靠著種植藜麥,我們家住進了新房子,每年還能通過種植10公頃的藜麥有了穩定的收入,現在全家的收入都靠種藜麥了。”埋頭在地裡的耿慶忠一邊用鐮刀收割著地裡的藜麥,一邊享受著藜麥豐收帶來的喜悅。

藜麥的豐收,也讓烏蘭縣柯柯鎮塞納村的李福春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藜麥種植戶李福春說:“這幾年,藜麥的經濟效益年年在增長,而且我們這裡很適合種植藜麥,種植出來的藜麥產量高、品質好。今年,看地裡藜麥收割的架勢,又是個豐收年!”

豐收的喜悅

——滋潤新農人的新生活

麥浪滾滾閃金光,十裡歌聲十裡香!豐收的喜訊傳遍了北川大地!

走進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可可西裡青稞工業文化旅游產業園,人們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尤其是特色農畜產品展銷區集中展示了各鄉鎮豐富的農副產品,描繪了一幅幅農業發展、農村和諧、農民幸福的豐收圖。

碟子中盛著新鮮的麥穗﹔青椒、黃瓜、蘑菇、芹菜、小蔥等蔬菜整整齊齊擺放著,切開了的紅心蘿卜紅得誘人﹔各種藥材大黃、黃芪等擺放貨架﹔黑大麥、黑大麥面條、黑大麥面粉、青稞饃饃,麻花、馓子、油餅、花卷、鍋裡咕嚕咕嚕煮著……

正在忙碌的青海展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袁文月說:“今天我們帶來的是洋芋粉條、豌豆粉絲,想借助這次豐收節讓大家嘗嘗我們的產品、了解我們企業。”

大通縣文體旅游局局長馬秀清說:“農民豐收節期間,我們推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依托本地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俗文化,以及豐富的現代設施農業產業,推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以賞景、採摘、休閑、娛樂等體驗型的項目,吸引市民下鄉,觀賞民俗風情,體驗農耕文化,品嘗特色美食,購買土特產品,帶動了鄉村旅游消費。”

不僅如此,豐收節期間,全縣各景點將施行門票免費,縣城至景點間提供免費接送﹔在農產品展銷期間,將提供免費品嘗服務。通過一系列活動,進一步展現農民新形象,歡慶豐收節,推進“三農”與文旅結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豐收的前景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

在中秋佳節期間,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八寶鎮16個村的農牧民群眾齊聚卓爾山下,共同參加祁連縣八寶鎮首屆“共享豐收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

活動當天,充滿風情的民族舞蹈和優美動聽的歌曲,讓八寶鎮的豐收節更添熱鬧。精彩的文藝表演結束后,大家去到本地農產品展示區,參觀當地青稞、油菜籽、大豆、土豆、藥材蔬菜等豐收的農產品,當天有30余類農產品參與了展示。

“加油!加油!”青稞地裡,群眾排成一排,揮動鐮刀,奮力將一株株青稞割下來,快速扎成捆,邊上的觀眾齊力為地裡參加割青稞的人吶喊助威。60余名“收田能手”在田間地頭進行割青稞、割青草比賽,各村干部群眾擰住一根繩組對組進行拔河比賽,干群力往一處使,啦啦隊的大聲鼓勁,領獎台上的熱烈掌聲,田間一排排的庄稼,一派喜氣洋洋的豐收場景。

“現在基本都是機械化收割,人力收割得少了,參加收割比賽更能激發群眾致富的動力。”拉洞村支部書記朱元笑著說,當天他和村裡的12個人還參加了拔河比賽,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每個人獲得了一個大蒸鍋,大家帶著獎品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原來是講吃飽,現在是講吃好,還是國家政策好啊!”看著眼前的一幕幕景象,村民們不由感嘆道。八寶鎮豐收節上,最吸引人的還是麻拉河村村民馬玉英蒸的大月餅,圓圓的月餅上點綴著各種顏色,引得眾人口水連連,不禁想上前去嘗一口。

豐收的傳承

——感悟耕讀傳家的魅力

當農牧民同慶金色田野孕育的豐收盛宴,與廣大群眾共享村前屋后滿枝碩果帶來的香甜氣息,海南藏族自治州慶祝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文化惠民演出、貴德縣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啟動儀式暨第四個農民豐收節在貴德縣水車廣場舉行。

“天下黃河貴德清”是江河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黃河上游最早開創農耕文化的地區。近年來,聚力凸顯黃河谷地農用地資源優勢,貴德已經逐步建成全省最大的雜交油菜、青稞、春小麥制種基地以及全省唯一的冬小麥制種基地,農作物總播面積最高達到1.54萬公頃,草食畜存欄達到51.23萬頭隻,牛羊豬禽四大品種出欄和產量呈逐年增加態勢,稱得上是“水草肥美牛羊壯,風調雨順五谷豐”。

田園風光無限好,且看貴德正芳華。貴德縣委副書記、縣長薩爾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借助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東風”,貴德縣抓住青海全省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重大歷史機遇,推動貴德辣椒、蒜苗、長白蔥、紅筍等特色蔬菜和長把梨、包谷杏、大櫻桃等特色果品形成規模效應,打造有機蔬菜及優質瓜果產業基地﹔加快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步伐,加速釋放特色養殖品牌效應﹔培育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逐步構建適應農牧業現代化發展的產銷體系,全力促進農畜產品“上規模、創特色,打品牌、創效益”,全面撬動鄉村振興戰略提速換擋。

舉辦技術大比武,展示農民新風採,進一步提升新農人的榮譽感、自豪感。此次中國農民豐收節還對獲得“貴德縣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示范鄉鎮的常牧鎮和新街鄉進行了授牌,對獲得“最美勞動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的馬得才等14人進行了頒獎。

豐收的動力

——澆灌出鄉村振興的絢爛之花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草原上,膘肥體壯的牛羊盡情嬉戲,牧人已經看到牛羊滿圈的盛景,田地裡金黃的谷物走上餐桌,農民的臉上挂滿了豐收的喜悅。

在玉樹州稱多縣尕朵鄉科瑪村村民們正在准備迎接著一年一度的秋收工作,村“兩委”負責人走在田間地頭,實地查看今年的秋收狀況。在農田裡,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依托地域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創辦“支部+合作社+農牧民”發展模式,成立科瑪村農牧業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農牧產業。一直以來,科瑪村把農業作為自己的主導產業,通過支部帶頭、群眾合力,大面積種植黑青稞,打造了尕朵鄉黑青稞種植基地,為群眾增收拓寬了渠道。近年來,科瑪村堅持每年種植63公頃黑青稞,幫助群眾增收,每年共產生31500多公斤黑青稞效益。

隨著氣溫的回升,在玉樹州囊謙縣白扎鄉有機黑青稞種植基地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黑青稞秋收工作。

囊謙縣是玉樹黑青稞的主要種植地,近年來當地村民通過發展千畝優質有機黑青稞種植產業計劃,按照“村為基礎、整鄉推進、片區打造,統一規劃、產業發展”的扶貧方針,將閑置土地流轉,碎片土地整合,全力打造“黑青稞種植示范基地”。通過黑青稞種植助力玉樹特色產業發展,打造出了當地農牧民新的增收亮點。

黑青稞種植基地負責人拉東才索南說:“今年,我們黑青稞種植達到了85公頃,已經聯系了銷售公司,與農戶簽訂合同,之后對黑青稞進行統一收割,並按高標准甄選優質黑青稞銷售。”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