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青海要聞

傳承好青海紅色文化

2021年08月17日09:41 | 來源:青海日報
小字號

  青海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各族人民創造嶄新世界積澱下的豐富而珍貴的精神財富,是青海各族人民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反映時代特征、具有地域特點的精神品格,是青海各族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一、以青海紅色文化研究院為平台,加強傳承保護利用研究

  2020年底,青海民族大學成立了“青海紅色文化研究院”,以紅軍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新青海精神為研究主題,旨在整理研究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青海大地涌現出的豐富多彩、內涵深刻的紅色文化,勇擔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的歷史使命,為我省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首先,發揮和做強學校在黨史研究特別是紅軍長征在班瑪、西路軍研究等方面的優勢。系統研究班瑪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挖掘整理班瑪的紅軍長征文化資源。其次,學校組織“原子城精神當代價值”課題組走訪“核工業二二一離退休人員管理局”的西寧楊家庄等管理處,採訪了近60名建設者和經歷者﹔原創的話劇《守望可可西裡》入選2021年全國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是我省惟一入選的思政工作培育建設項目﹔創新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將課堂講授等融會貫通,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以青海紅色文化為載體,強化思政課的精神追求與價值導引

  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總框架中,思政課有其特殊的戰略性地位,是鑄塑“德中之魂”的“靈魂課程”。近些年,受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對青少年形成正確的歷史觀產生了較為消極的影響,也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峻挑戰。加強紅色文化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意義重大。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內在的統一性和價值關系,其以獨特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導引多方位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需求。因此,紅色文化資源是優質的、獨特的教育資源,能針對性地使教育對象了解歷史真相,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政課需要借助紅色文化的力量和手段實現自身的橫向傳播和完成代際傳承。首先,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夯實理想信念的根基。秉持傳道者要先信道的理念,讓教育者可以從感性與理性、內容與形式、講授與體驗並重的原則出發,將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進文化、豐富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融入教育教學中,使歷史轉化為課程、史料轉化為教材、現場轉化為課堂,有效實現知、信、行相統一。其次,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和創新教育載體與方式,提升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青海紅色文化資源多樣的載體特征不僅可以堅持和完善課堂講授式教學,而且可以將情景模擬等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突出教育對象的主體性,把“看、思、悟、行”融為一體,構建寓教於思、寓教於悟、寓教於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三、以傳承紅色文化為契機,充分暢通合作的對接通道

  我省紅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但在教育教學中利用率不高,同時,高校的整理保護研究也沒有很好成為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助推器。故而,構建起校地合作、校館合作和校校合作的對接通道,實現深度合作,建立起通暢的對接機制,才能及時、高效、精准地將紅色文化傳承好、保護好、利用好。從校地合作來看,學校和地方政府攜手相通,鼎力合作,搭建紅色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對接平台,確保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有效實現。從校館合作來看,要最大限度發揮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教育功效,各地各類紅色文化紀念館及實體展示在免費開放的基礎上,應與學校建立科學合理的對接機制,將館藏的靜態歷史資源轉變為鮮活的現實教學資源。從校校合作來看,高校教學機構與地方黨校應加強合作。紅色文化的地域性特點決定了各地市州黨校都有所在轄區專屬的紅色文化資源,要打通高校教師與黨校干部培養培訓工作通道,做到資源共享、成果共用、師資共育。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充分挖掘、提煉和傳播紅色文化資源,並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好、傳播好紅色故事,使昨天積累的精神財富成為明天奮斗的精神動力。我們要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整合研究資源,加強團隊建設,優化產出結構,創新科研成果,為助推“一優兩高”戰略部署提供精神支撐。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編:陳明菊、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