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人民網記者遍神州

西寧大力推廣愛老幸福食堂,提供精細化養老服務——

讓老年人胃暖心更暖(辦好民生實事(13))

本報記者 姜 峰 劉雨瑞
2021年08月11日13: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愛老幸福食堂,老人們正在用餐。

  本報記者 劉雨瑞攝

  核心閱讀

  近年來,青海省西寧市推廣愛老幸福食堂模式,提供精細化的社區養老服務:建成助餐送餐配送體系,解決老年人吃飯難題﹔調動政府、企業、社區、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參與,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設置愛心窗口提供代購、代辦等服務,還組織精彩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

  “老樣子,菜裡沒加洋蔥,米飯給您多添了點。”在青海省西寧市古城台社區的愛老幸福食堂,67歲的呂龍勝笑著從服務員手中接過餐盤。幾乎每天中午都來,她已和工作人員熟識了不少。

  酸辣裡脊、燒丸子、西紅柿炒雞蛋、香菇油菜、豆腐湯……“雖然都是家常菜,但餐品價格便宜,營養健康,口味也清淡。”呂龍勝吃得很滿意。吃午飯時,她不時和前來就餐的老年人打招呼,“這裡服務又周到,還能交朋友,別提多舒心了!”

  統一廚房集中制餐

  社區建起幸福食堂

  對呂龍勝來說,在這之前,吃午飯是個不小的問題。

  3年前,女兒把呂龍勝和老伴從農村接到城裡。“女兒是醫生,一忙起來,自己吃飯都顧不上,更別說回家給我們做飯。”自己做又不方便。那段時間,呂龍勝老兩口的午飯都是在街邊小飯店解決,“月底一算賬,兩三千元的花銷讓人心疼。”勤儉慣了的呂龍勝和老伴商量,“實在不行,餓了咱就開水泡饃吃。”

  本意是讓父母享清福的女兒也犯了難。她把問題反映到民政局,沒想到,存在類似難題的老年人還挺多。

  “西寧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35萬,其中居家養老的佔96%。”西寧市民政局副局長高波說,“2019年,民政部門曾開展養老服務評估工作,就餐是僅次於家政服務的第二大需求,亟待滿足。”

  就在同年,西寧市出台方案。借助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養老院、老年之家等基礎設施,在街道設統一廚房、社區設幸福食堂、小區設幸福餐桌助餐點,形成了上下貫通的“市、區、街道、社區、小區”五級助餐送餐配送體系。

  “這是小切口保障大民生的重要舉措。”高波向記者展示愛老幸福食堂工程的路線圖,“統一廚房集中制餐,幸福食堂、幸福餐桌作為配送點,建立覆蓋食品生產、配送等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機制。既能保証食品安全、實現統一管理,又能深入社區各個角落,為更多老年人服務。”

  截至目前,西寧市共建成統一廚房31個、幸福食堂132個、幸福餐桌助餐點95個。今年,西寧市還把新建5個統一廚房、20個幸福食堂列入民生實事清單。

  【專家點評】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已成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方式,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議題。健康飲食、營養保健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也是構建積極老齡社會的必然要求。利用社區基礎設施,多措並舉,有利於形成助餐、配餐、送餐的服務體系。

  民生項目社會共建

  多方參與形成合力

  原木色的餐桌、帶軟墊的座椅、防滑的地板磚、帶膠柄的勺子……走進愛老幸福食堂,讓人感到溫馨、舒適。

  在食堂門口,白板上寫著今明兩日的菜品及價格。“根據葷素不同,餐食標准分為10元、8元和6元三大類,比市場價便宜10多元。”呂龍勝對餐品價格已十分熟悉。據介紹,60歲以上的低保、特困、低收入等老人以及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還能分別享受5元和3元的補貼。

  完善基礎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定價遠低於市場價、設置優惠補貼,項目資金從哪裡來?“民生項目社會共建,”高波答得干脆,“按照‘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掏一點’的原則,多方籌措資金。”據高波介紹,餐品定價時,政府邀請了民政部門的專家、企業和老年人代表,經多方討論確定了現在的價格。

  唐弘峰是西寧一家知名餐飲企業的總經理。他的企業承包了古城台社區愛老幸福食堂的建設項目,現在運營著1個統一廚房和8個幸福食堂。

  “3元和5元的補貼由政府支出,以月為單位統一結算給企業。除此以外,政府還提供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和項目支持,以運營補貼為例,統一廚房服務人數每天穩定在1000人以上的,每月提供1000元補貼﹔幸福食堂服務人數在300人以上的,每月提供500元補貼。”唐弘峰介紹,“老年人的滿意度就是指揮棒,這也倒逼企業不斷完善服務,吸引更多老年人就餐。”

  “項目開展兩年多以來,西寧市財政拿出了2400余萬元的補貼,項目覆蓋全市近35萬老年人。”高波介紹。

  政府補貼之外,也需要企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愛老幸福食堂是企業的項目之一。項目組會把團餐、代加工等其他業務的收益拿來反哺食堂,項目目前實現了盈虧平衡。”唐弘峰坦言,“企業計劃把項目組的收益全部返還至食堂建設,不以營利為目的。”

  呂龍勝看記者坐在旁邊,打算刷卡再打一份飯。唐弘峰起身攔下,笑著說:“為保証政府支出的各項資金落到實處,真正用在老年人身上,愛老就餐卡每天隻能刷一次,刷卡處還設置了監控,一旦發現違規使用,可要處罰我們食堂呢。”

  【專家點評】政府引導、管理和監督,市場運營、社會參與,各方主體發揮各自優勢,讓可持續的品質服務成為可能。這種模式契合居家養老服務的整體性、結構性、關聯性等特點,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整體提升了養老服務效果。

  延伸制定多種服務

  滿足老人多樣需求

  呂龍勝的老伴患有高血壓,常年需要吃藥。今年初,社區的愛老幸福食堂微信群組建,工作人員邀請老年人對菜品和服務發表意見,呂龍勝隨即把老伴的情況發到了群裡。

  雷延軍是統一廚房的大廚。他早就發現,雖然統一廚房有專業的營養師每周為轄區老年人研究制定菜譜,但眾口難調。如何滿足不同老年人的就餐需求?雷延軍和同事們隨即統計社區內老年人的身體情況,為老人們提供個性化流食、素餐、無糖餐等。呂龍勝說,“老伴有時候身體不舒服,還能網絡訂餐呢!”

  網絡訂餐源於西寧市養老服務質量指導中心牽頭設計制作的“西寧市居家養老服務”微信小程序。“小程序解決了行動不便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動動手指就有志願者送餐上門。子女還可以將父母的信息綁定到自己的手機上,為父母訂餐。”高波介紹,“社區鼓勵志願服務,累計送餐5天或者10天可以兌換相應禮品。現在有不少年輕人中午下班后,主動來到食堂幫老年人帶飯呢!”

  今年,愛老幸福食堂還增加了許多新功能。“愛老幸福食堂不能隻盯住老年人的吃飯問題,還要延伸出多種服務。”時任西寧市民政局局長的蘇磊紅說。

  來城裡久了,原來,呂龍勝總跟女兒說想念農村的老姐妹。如今,她在愛老幸福食堂交了不少新朋友。此外,幾乎每個愛老幸福食堂都設置了愛心窗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老年人不花一分錢就可以獲得代購、代辦、打掃衛生等服務。食堂裡還配備了運動、繪畫等器材,老年人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變。“端午節我們還組織了集體包粽子活動,大家玩得很開心。”呂龍勝說。

  如今,社區老年人的生活不斷豐富,基層組織也借此持續完善。不少基層組織借午飯時間宣講政策、調解矛盾。“愛老幸福食堂就是一個溫馨的港灣,折射出西寧保障民生的新思路和決心。”高波說。

  【專家點評】為老年人提供精細化服務,可以運用數字化技術推動社區養老服務治理轉型。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進行流程再造和業務協同,服務供給從分散化走向一體化,實現養老服務的高效、精准、科學。以餐飲為契機,復合使用空間以實現多功能利用、服務資源整合,統籌、延伸、輻射社區提供多類型的養老服務,最終實現社區居家養老的嵌入融合和綜合發展。

  (點評專家為首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亞娜,本報記者李昌禹整理)

(責編:楊玥、劉沛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