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西寧人·雲端故事會

西寧是我的第二故鄉 這裡有我的青春歲月

講述人:董仲磊

2020年11月13日12:00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董仲磊在對口扶貧的湟中縣拉尕村調研

“這裡的氣候還挺干燥的,晚上睡不著覺,早上起來流鼻血,嘴也很干,你們這都是怎麼做防護的?”在下鄉調研路上,我不停向當地同事請教“經驗”。2017年12月,作為中組部、團中央第18批博士服務團成員,我到青海省挂職西寧市委外宣辦副主任。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青春選擇,雄心萬裡,好兒女縱橫天涯披風沐雨!”跨越3000公裡,從海拔20米到2200米,從濱海大連來到高原西寧,但高原的海拔和氣候卻未厚待我這個來挂職服務西部的博士。到西寧第一天,我就領略到了新環境的寒冷和干燥,清晨氣溫逼近零下二十攝氏度,本想轉轉,熟悉下環境和路線,沒想到走到室外耳朵都快要凍掉了。

初來乍到的陌生,遠離家人的思念,還有隨之而來的身體上各種不適,這些並未消磨掉我當初決定參加博士服務團時的熱情。安頓好住宿,明確好崗位職責和挂職任務后,跟隨同事走區下縣,用自己的腳力、筆力和腦力,全情開啟了這段苦樂交融的新征程。挂職服務時間有限,隻有拿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隻爭朝夕的精氣神,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為,對這個地方有所留,才算不虛度這一年時光。

用心揣摩“怎麼干” 做外宣工作的參謀者

來之前,我對青海、西寧的印象都是藍天、白雲、青山、羊群、油菜花,總之就是“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場景……來到西寧后才發現,整整齊齊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十字街頭,與想象中的景象完全不一樣,這主要還是城市對外宣傳的輻射度和傳播度還不夠。如何配合外宣辦主任和同事們做強西寧外宣品牌,唱響西寧聲音,講好西寧故事,是首要思考的問題。

大連是浪漫之都,精准定位抓住了自身獨具魅力的城市屬性,城市品牌早已打響,通過調閱資料、觀看視頻,跟同事溝通交流,在掌握了西寧市外宣工作現狀后,我趕回大連調研,后又與赴廣州、南寧外宣工作調研組成員深入交流討論,終於拿出了外宣工作的思路和方案。

挂職的日子裡,跟隨拍攝團隊完成以“綠水青山 幸福西寧”為主題的西寧城市形象宣傳片,為“外國專家眼中最美的中國城市評選活動”和“西寧市綠色發展青年說公益論壇”提供我市城市形象宣傳片,與同事共同策劃舉辦“走進西寧”暨媒體眼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採風行活動,邀請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17家紙媒、11家網媒對西寧宣傳報道。立體廣泛的宣傳,對於擴大西寧的影響力和美譽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正如同事周輝所說:“大家共同努力,既要參考外地經驗,又要有所舉有所不舉,那外宣工作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大家沉浸在過年的溫馨氛圍中,我和外宣辦的同事們格外激動,6點55分,西寧市外宣片《綠水青山 幸福西寧》在CCTV-1《朝聞天下》播放,西寧市對外宣傳工作邁出了一大步。雖然身在大連,但電視裡那5秒鐘的短片讓我心潮澎湃。

西寧市湟中縣拉尕村宣講現場 董仲磊供圖

用腳丈量“干什麼” 做理論宣傳的研究者

其實,在西寧挂職這段時間,我把很大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調研上面。一年裡,我抓住一切機會調研,行程3000多公裡,走遍西寧市4區3縣22個市直單位,多次往返大連、西寧調研,收集資料。我想用學業所長為西寧建設、西寧宣傳貢獻力量。這一年,和同事們一道撰寫理論文章21篇,3篇報告得到省市領導批示。特別是在宣傳部大力支持下,由我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實現了西寧市近10年來承擔國家社科項目基金零的突破,是2018年青海省唯一立項的市州級單位,成為全國省(區)市黨委宣傳部門唯一立項課題,更是得到了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的批示。

挂職結束后回到大連,我依然很挂念這個地方。僅去年就往返西寧5次,以“西寧人”身份或獨作或合作發表文章10篇,邀請西寧年輕同志參與我的課題12項,協助西寧市委宣傳部執筆完成12萬字的國家級項目。這種溝通和聯絡,正潛移默化影響和帶動著周圍的同事。

從枯燥的理論到鮮活的實踐——挂職經歷讓冰冷的科研有了溫度,也讓研究工作接了地氣。通過細致的工作,拼搏的韌勁,用心為全市理論研究和社科隊伍建設作積極努力,領導和同事給了我很高的評價。其實,回味起這些評價,更多的是一種感動、一種親情、一種接續做好西寧宣傳工作的力量。

用情溝通“怎麼辦” 做溝通交流的奉獻者

西寧期待的是更多的人才。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還要努力培養帶出一批“本土化”的專業人才,讓博士服務團在青海、在西寧產生“裂變效應”。作為大連派出的博士,我們積極依托大連高校資源優勢和個人工作積累資源,努力在派出單位和服務單位間架設橋梁紐帶,爭做“博士紅娘”,促成了西寧市政務新媒體管理員暨骨干通訊員50人培訓班和西寧市群眾文化館管理者50人培訓班在大連高校開班,培養鍛造宣傳文化系統人才,促進西寧市宣傳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一年的時間很快,挂職即將結束的時候,有人問我,挂職以來遇到過什麼挫折或擔憂嗎?我倒也平靜,其實真沒什麼,各方面都好,領導和同事都很關心和照顧我。應該說,工作上有平台、干起活來很順心,生活上有保障,唯一牽挂的就是家人。老人年齡大了,女兒才剛剛6歲,想念的時候晚上視頻通話慰藉思念之情。其實,挂職是一種心態,一種作風,一種付出,一種收獲,一種鍛煉,一種經歷。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奮斗的方向﹔組織的召喚,就是我們前行的動力,作為一名博士,我義不容辭參與並有幸成為第18批博士服務團的一員,到青海西寧挂職服務,支援當地建設發展。這是偉大時代賦予青年博士的使命和擔當,唯有努力奮斗、敢為人先,才不會有負青春韶華。

西寧是我的第二故鄉,這裡有我的青春歲月,這裡的點滴變化都會令我興奮。特別是近年來肉眼可見的變化:城市變美了、環境變靚了,天空更藍了、河湖更清了,我為家鄉的變化開心不已,期待幸福西寧,越來越幸福!(蔣瑩整理)

(責編:劉沛然、陳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