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道康庄”全媒體調研青海行

甘達村致富經:心裡有本賬 眼裡有亮光

甘海瓊

2020年08月31日09:50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一個純牧業村,310戶1243人,各類存欄牲畜1.365萬頭(隻/匹),僅靠一個售賣日常用品、蔬菜水果、農畜產品的綜合超市就能讓全村脫貧嗎?

帶著這個疑問,8月初,人民網“大道康庄”全媒體調研行採訪團隊來到青海玉樹,在距離玉樹市15公裡的308省道旁,找到了這間當地百姓口口相傳的“甘達村超市”一探究竟。

“這個超市只是甘達村產業發展的一部分,我們從經營超市起步,逐漸延伸出了喜宴承辦、服飾首飾制作、畜牧業養殖等項目,又把這些產業統一納入到甘達村利眾專業綜合合作社統籌發展。” 玉樹市扎西科街道辦辦公室主任桑旦蘭周給記者算了四筆賬,也道出了甘達村致富路上很多的“背后故事”。

遠近聞名的“甘達村超市”。陳安陽攝

第一筆賬:靠分紅走不長遠

桑旦蘭周口中的甘達村利眾專業綜合合作社是在甘達村原有集體經濟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而成的。2016年,甘達村以貧困戶合股集中自主經營的方式,將142.08萬元到戶產業扶持資金投入到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開啟了甘達村產業發展的序幕。

發展產業第一槍從哪裡打響呢?村裡把目光投向了多年前就建好的“羊圈超市”,這是農牧民定居點“四配套”建設項目。選准了方向,甘達村開始對“羊圈超市”升級改造,就在當年,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超市正式開門營業。

“我們的超市比其他村的‘羊圈超市'貨品更齊全,價格更合理,很多附近村的村民都到我們這裡買東西。”桑旦蘭周說,超市開業當年就盈利30余萬元,往后兩年間村合作社平均每年都能為村民分紅達到60萬元以上。

隨著生態養殖合作社、牧家樂、糌粑工廠等項目陸續投入運營,2017年甘達村實現整體脫貧。甘達村超市在玉樹打出了響亮的品牌,還引來了不少外州縣的團隊前來“取經”。

分紅有了,但單純依靠養殖和超市的分紅生活,這條路能走多遠呢?開了竅的甘達村開始摸索起了產業轉型的新路子。

“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樣的產業能解決村裡的勞動力,尤其是讓已經脫貧的建檔立卡戶如何不返貧。”桑旦蘭周說,他們開始一邊為剩余勞動力找出路,一邊勸說村民們“干”起來。超市售貨員、生態養殖場職工、牧家樂服務員……建檔立卡戶走上了合作社的各個崗位。

在村裡的幫扶勸導下,轉變思路的建檔立卡戶尕巴鬆保夫妻走進了合作社的糌粑加工作坊,開始了“職工”生涯。“除了年底合作社分紅的資金,現在我們夫妻倆還有每年45000元的打工收入,日子越過越踏實了。”尕巴鬆保說。

調動村民的內生動力,不再“等靠要”的過日子,甘達村產業轉型之路有了方向,有了奔頭。

甘達村超市新貨拆箱上架。陳安陽攝

第二筆賬:小手藝也有大收入

在甘達村超市的服飾首飾區域,牆上挂著各種款式的藏袍。“這件秋冬制的藏袍售價260元,襯衫75元,質量很不錯。”售貨員熟練地向記者介紹著他們的“本村制造”。

“這些衣服都是村民自己做的,通過參加省州市組織的各類培訓班學習縫紉技術,一個村民兩天半就能做出一件大衣,一件能到掙45元。”桑旦蘭周說。

為了讓更多剩余勞動力重新“上崗”,街道還動員和組織村民們參加“雨露計劃”項目,學習駕駛和繪畫等技能。

聊著聊著,桑旦蘭周從超市門口的貨櫃裡拿出一串“恰日恰當”。

“這個是拴牛用的,成本3塊錢,超市4塊錢回收,5塊錢賣出去,屬於日常消耗品,很有市場。我們讓那些無法外出打工的人在家生產,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每人每月還能增收1300元。”桑旦蘭周算得起勁,笑得滿足。

截至目前,甘達村轉移就業人數佔全村人口的65%以上,大產業小作坊的模式讓村裡人“人盡其用”,“閑不住、不能閑”的甘達村人,靠著雙手讓幸福生活更加穩固。

桑旦蘭周向記者介紹甘達村家庭小作坊生產的產品。陳安陽攝

第三筆賬:“獨門絕招”的經營門道

走出琳琅滿目的超市,桑旦蘭周帶著記者走向超市后面的一間大房子。走進一瞧,裝修從裡到外透著喜慶,每把椅子都套上了大紅的椅套……“這就是我們合作社的喜宴大廳。”桑旦蘭周說,這個喜宴大廳經營起來也有門道。

“合作社可以為喜宴大廳提供一部分的食材,宴席上用不完的飲料還可以拿去超市退,服務員都是經過培訓的本村村民。”桑旦蘭周又掰起指頭算起了賬:“一桌宴席388元,如果40桌坐滿,一場婚禮能掙8000元,2019年僅這一項我們就盈利11萬元。”

“周邊的村民也來這裡辦喜宴,如果太晚了回不去,大廳后面還有賓館可以住宿,這又是一筆收入。” 桑旦蘭周眼睛又亮了起來:“我們還組織村民當演員來喜宴現場演出,每人還可以多掙100元。”

“精打細算”的甘達村人可不止這點眼光,挖掘玉樹獨有的民俗民風,甘達村在草灘上又建起草原風情度假村。

桑旦蘭周介紹,把傳統的草原游牧文化融入度假村,甘達村提出了“生態馬幫”的建設理念,讓外地游客體驗最原汁原味的草原生活,成為甘達村搭乘文旅發展東風后的又一“獨門絕招”。

截至目前,甘達村利眾專業綜合合作社固定資產達600萬元,2019年合作社淨收入128萬元。

甘達村草灘上的草原風情度假村。陳安陽攝

第四筆賬:敢想敢做日子更有奔頭

“這是我們自己種的,一斤三塊錢!”甘達村黨支部書記群才仁指著超市一角幾筐水靈靈的蔬菜說,還掏出手機給記者展示著他們的蔬菜生產基地:“受氣候和飲食習慣的影響,過去我們的蔬菜都是外地運來的,成本高,也不保証新鮮。”

甘達村借鑒外地的蔬菜種植模式,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玉樹搞起了溫室大棚。“這是一個1800平方米的溫棚,本想在夏天的時候自己試種一些,沒想到效果還不錯。”群才仁說。

“夏天牛都進山了,冬天才會再回到村裡入棚養殖。這段空閑時間,我們就把牛棚租給了施工隊存放工具,又是一筆收入。”桑旦蘭周又給記者算了一筆利用季節差為百姓增收的賬。

什麼樣的項目能增收?如何不浪費現有資源讓其物盡其用?桑旦蘭周和村裡想了很多辦法。“合作社所有的發展都是一環扣一環,未來還會有更多可行性高的新點子。”

“村裡以后的路要怎麼走呢?”甘達村人心裡早已有了新的規劃。

“我們在玉樹市拍了一塊13畝的地,從長遠發展考慮,打算打造一個玉樹的小商品批發城,把我們的小商品經營之路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甘達村超市一角。陳安陽攝

(責編:陳明菊、甘海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