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記者一行帶著減稅降費助力拉面經濟的課題,來到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新區,迎面映入眼帘的“拉面之鄉”巨幅招牌,醒目真切,印象深刻。我們在化隆採訪的當天,北京的青海拉面餐飲店喜獲“青海拉面”統一授牌,推動做大做強青海拉面產業,加速推動青海拉面品牌化、特色化、連鎖化創新發展,樹立青海拉面品牌整體形象。據悉,目前在京的青海拉面店多達900多家。
圖為:拉面之鄉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
拉面餐飲店規模普遍不大,一般都是個體經營,從“一口鍋、兩口子、三張桌子”起步,營收達不到起征點,基本沒有稅費負擔。青海省海東市的各族群眾經過30年的打拼,近20萬拉面人在全國280多個大中城市開辦了約3萬家拉面店,年均經營性收入達160億元。國家稅務總局化隆縣稅務局副局長蘇文介紹說。“在當地,稅務部門全覆蓋宣傳輔導國家減稅降費等扶持政策,協同相關部門全力支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創業興業,創新發展,可謂下足了功夫。”
2002年從廣州開拉面館起家,接著開茶餐廳等﹔2010年拓展到農產品採購經銷,在深圳、貴州安順等地開辦油脂加工廠﹔2014年響應政府號召回鄉創業,帶領鄉親一起發展拉面經濟。說起十八年的奮斗歷程,青海青化實業有限公司、青海伊豐商貿有限公司、化隆農特產品電商平台負責人韓光遠如數家珍。如今又面向廣州、上海、北京等10多個省市的拉面店做餐飲食材、地方特產等配送服務,下一步還要向以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為主的大型綜合貿易企業發展。拉面產業將許多產業串聯起來,鄉親們的農副產品可以賣出去,外面的生活物資可以流通到家鄉,初步形成了種植、養殖、加工、物流和銷售產業鏈。
圖為:韓光遠向稅務人員介紹公司經營情況
韓光遠深切地說道,“受疫情影響,公司經營曾短暫承壓。家鄉政府各部門特別是稅務機關,急企業之所急,用心用情助企紓困,以多種方式輔導落實優惠政策,通過大數據對接企業產供銷鏈條。截至目前,公司享受稅費減免七、八萬元,這是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今年該公司已實現銷售糧油1800多噸,銷售青稞、藜麥等140多萬元,同比增長40%,實現了逆勢成長,成為發展最好的一年。
“企業誠信經營,誠信納稅,誠信同樣是一筆無形的財富。2019年評為B級納稅人,我們通過‘銀稅互動’信用貸款在青海銀行融資100萬元,對經營發展幫助非常大。”韓光遠說。他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北京客戶訂購的一批拉面原料,通常批量物流運費約1.2萬元,受疫情影響改發小件快遞,費用達7萬多元。特殊情況下,成本是增加了,但沒有降低服務質效。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鄉親們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為逆行戰疫的醫護人員、警察、志願者等提供免費愛心餐,共克時艱,共度難關﹔公司在當地捐助5萬多元的物資,高於市場價0.1-0.2元收購農產品,贏得口碑,塑造良好社會形象,為實現更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圖為:蘇文同韓曉峰交流減稅降費優惠政策
“一碗銀絲情滿大江南北,幾樣佳肴飄香神州內外。”化隆諾爾曼牛肉面品牌示范店負責人韓曉峰對記者說,這是他父親韓進錄創作的佳句。韓進錄是青海省人大代表,一家幾代人在政府幫助引導下,同鄉親們一起自主創業,傾情經營發展拉面經濟。2015年底成立公司,用工100余人,目前能同時接待1000多人用餐。由於主要在海東市的化隆縣和平安區當地經營,受疫情影響顯著。稅費優惠相比同期減免了10多萬元,落實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減免、稅費緩繳等政策,負擔明顯減輕,“銀稅互動”等融資渠道對企業幫助很及時,緩解了資金和經營壓力,公司沒有辭退一名員工。
圖為:韓曉峰介紹拉面經濟發展情況
韓曉峰指著店裡的“拉面王子”金色塑像娓娓道來,化隆牛肉拉面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經營拉面的群眾“練了膽子,掙了票子,換了腦子,育了孩子,拓了路子”。回顧戰疫期間,公司25人全天24小時上班,4台車輛,每天往返200多千米,為40多個檢查檢疫點的數百名工作人員,免費送“愛心餐”價值達50萬元,做出了努力和貢獻。目前,縣裡的拉面產業園等大型項目建設方興未艾,新的發展階段已經拉開帷幕,對新時代國家和家鄉的發展,對拉面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和期待。
據了解,海東市近年先后在拉面從業人員比較集中的城市建立了14個流動黨支部,市縣兩級在全國設立了102個辦事處和服務站。化隆縣圍繞拉面產業形成了400余家以公司化方式運行的合作社和380多家企業,經營餐飲服務、牛羊肉冷鏈配送、調味品加工等20多個行業細分領域,帶動逾1.5萬貧困戶從事油菜、飼草種植和牛羊養殖等。當地拉面經濟產業鏈形成和進一步完備,為全國拉面餐飲店更好創新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多部門齊心協力紓困解憂,稅費政策全面落實,青海拉面小店經濟“煙火”更加興旺,拉面人的生活正在走向全面小康社會的更加幸福美好。(來源:國家稅務總局青海省稅務局 記者韓世峰 通訊員趙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