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青海行:全省之力攻克貧困 “補針點睛”編織小康

——專訪青海省扶貧開發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馬正軍

2020年08月10日15:27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人民網西寧8月10日電(楊陽 楊玥 楊霆)7月下旬,人民網“大道康庄”全媒體調研青海行活動啟動。期間,青海省扶貧開發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馬正軍就青海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並以“補針點睛”之勢織就全面小康錦繡接受了人民網的專訪。

記者: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青海是如何舉全省之力,高位推進、集中攻堅,取得了青海區域性整體脫貧的成績。

馬正軍: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全國除民族自治區外幅員面積最大、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和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全覆蓋的省份,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高原地區、貧困地區等特征於一身。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按照“四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的總體部署,通過構建完善脫貧攻堅政策、責任、投入、動員、考核、監督等體系,五級書記抓扶貧,全省動員齊參與,立足精准促攻堅,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到2019年底,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實現摘帽,162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3.9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現行標准下絕對貧困基本“清零”,提前一年實現了區域性整體脫貧的目標。

在勠力攻堅過程中,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民生工程,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強力推進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著力解決教育、健康、住房和安全飲水等制約脫貧攻堅的突出問題。與此同時,著眼長遠發展,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轉移就業培訓、村集體經濟“破零”、扶志扶智等工作,不斷增強貧困群眾和貧困地區發展后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合力攻堅,積極構建三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主動作為,全面抓好鞏固脫貧成果、提升攻堅質量等工作。

記者:作為“三區三州”地區,青海如何攻克深度貧困,啃下小康路上“硬骨頭”。

馬正軍:國家將青海涉藏六州納入“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范圍后,省委省政府制定了“2+5+N”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政策措施體系,把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作為脫貧攻堅重中之重,扎實推進各項舉措落實。

一是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按照“三個新增”要求,將新增財政扶貧資金的70%統籌用於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各行業惠民項目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的80%用於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和產業就業扶貧。截至目前,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32億元,完成《青海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計劃投資的131%。深度攻堅九大專項扶貧工程涉及的2339個項目全面完成。

二是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經濟。依托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大力培育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打造了“拉格日”“崗龍”等一批生態生產共贏發展典型,帶動6.5萬深度貧困人口增收。

三是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產業。全省累計落實光伏扶貧指標72.16萬千瓦,每年預期收益5.7億元,村均達到32萬元,帶動7.7萬戶28.3萬貧困人口增收。其中,累計落實深度貧困地區光伏扶貧指標26.2萬千瓦,佔到全省光伏扶貧指標總量的36.3%。

四是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規模。實施深度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2.49萬人次,實現轉移就業1.9萬人次。3.19萬深度貧困人口從事生態公益性管護工作,戶均年增收2.16萬元。通過建設扶貧車間、開發村級公益性扶貧崗位,安排深度貧困勞動力1.53萬人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五是注重凝聚深度攻堅合力。加強與援青省市和中央定點扶貧單位溝通銜接,2018到2019年,14家中央定點幫扶單位累計落實幫扶資金1.64億元,引進幫扶資金1.26億元,實施項目244個﹔對口援青六省市累計落實幫扶資金32.26億元,實施項目792個,選派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453名,幫助培訓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1.98萬人次。

六是不斷強化精神脫貧。強化扶貧扶志,組織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提升鄉風文明”行動,積極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建立3000萬元省級勵志資金,每年對“脫貧光榮戶”進行表彰。

記者: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過程中,青海如何“補針點睛”織就全面小康錦繡。

馬正軍:圍繞鞏固脫貧成果,抓好六項“補針”工作。一是大力發展扶貧產業。深入推進牦牛、青稞、民族手工業、鄉村旅游等特色扶貧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扶貧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拓展延長產業鏈條,帶動更多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實現長期穩定增收。

二是扎實推進穩崗就業。落實穩崗拓崗優惠政策,加大省內外輸出力度,深入推進扶貧車間建設,新增公益性扶貧崗位達到2.65萬個,全年貧困勞動力就業規模力爭突破17萬人。

三是鞏固“三保障”成果。全面落實教育扶貧各項資助政策,進一步提升村級醫療服務水平,跟進實施因災受損危舊房改造項目,持續提升“三保障”質量和成色。

四是健全防止返貧機制。落實預警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聚焦脫貧不穩人口和邊緣人口,開展實時監測,及時化解返貧致貧風險。推進扶貧和民政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強化保障措施,筑牢防貧“堤壩”。

五是推進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健全完善集中安置點基層組織,全面完成配套項目建設,全力抓好社區管理工作,扎實推進產業、就業等后續幫扶舉措落實,確保實現所有搬遷戶有增收項目、2.9萬搬遷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目標。

六是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建好用好全國消費扶貧青海眾創基地和“青品匯”網絡銷售平台,持續推進電商扶貧進農村行動,拓展線上線下營銷渠道,解決好扶貧產品賣難問題。

圍繞提升脫貧質量,深層次做好“點睛”文章。

一是優化扶貧政策體系。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在保持現有政策穩定的基礎上,編制好“十四五”鞏固脫貧成果規劃,優化幫扶舉措和制度機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二是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在實現414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全面“破零”的基礎上,健全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撬動各類社會金融資本投入鄉村,不斷增強集體經濟自我發展和帶貧益貧能力。

三是打造光伏扶貧典范。健全完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監管、運用等制度機制,依托大數據平台,著力提升光伏扶貧電站管理水平,打造質量最優、管理最好、效益最佳、成本最低的全國光伏扶貧“青海典范”。

四是促進生態生產共贏發展。充分挖掘生態潛力,用足用活生態管護崗位等扶貧政策,吸納更多貧困群眾參與生態修復建設項目工程。積極推廣拉格日、崗龍、卡陽、邊麻溝等模式,打造生態扶貧升級版,促進扶貧開發、生態保護和改善民生多贏。

五是加大金融扶貧力度。持續推進小額信貸政策落實,每年評選1000個信用村,為每村提供400萬元以上的金融貸款支持,幫助發展生產、鞏固成果。

記者: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脫貧攻堅是應答題、必答題,疫情防控是加試題,青海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實現疫情不反彈、脫貧不返貧。

馬正軍:一是全面落實省政府應對疫情27條措施和22條補充措施,推動扶貧企業和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全省39個貧困縣扶貧產業園、276家扶貧龍頭企業、310家扶貧車間全部復工復產,吸納農村勞動力近7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1萬人。

二是認真抓好穩崗就業,通過落實就業補助、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支持開展中介服務、發放返崗務工交通補貼、設置村級臨時公益性崗位等舉措。截至目前,全省16.8萬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佔貧困勞動力總人數的58.9%,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34.4%,較2019年全年增長27.2個百分點。全省新增公益性扶貧崗位2.35萬個,完成計劃的109%。

三是把消費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升級版,建設全國消費扶貧青海眾創基地和“青品匯”網絡銷售平台,認定總價值112億元的扶貧產品502個,與對口援青省市簽訂“扶貧大禮包”銷售訂單,組織開展“消費扶貧產銷對接走進青海”等系列活動,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開展網絡直銷,上半年全省完成扶貧產品銷售5億元。

四是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穩步推進年度各類扶貧項目實施。截至目前,省級切塊到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7.8億元中,已完成支出62.2%﹔年度計劃實施各類扶貧項目566個,已完工354個,完工率57.1%。

五是制定《關於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意見》,聚焦邊緣人口和脫貧不穩人口,實時跟蹤監測,對致貧返貧人口及時開展針對性幫扶。同時,扎實推進扶貧和民政兩項制度銜接,將有致貧返貧風險的人口及時納入民政救助體系,降低返貧致貧風險。

記者: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青海如何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平穩順利對接。下一步如何聚焦“一脫貧、兩翻番、四實現”,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馬正軍:突出青海特點,以現有的經驗為支撐,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制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實施計劃,做好整體脫貧后續鞏固與鄉村振興戰略之間的政策銜接、機制整合和工作統籌,保持政策連續穩定,持續改善脫貧地區發展條件,提高脫貧群眾生產生活質量。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產業興旺”,持續推進青海“五個示范省”建設,依托資源稟賦,做大做強牦牛、青稞、村級光伏、鄉村旅游、民族手工藝等特色扶貧產業,積極培育扶貧龍頭企業、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完善帶貧益貧機制,提升貧困群眾組織化程度,通過拓展延長產業鏈,帶動更多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實現長期穩定增收。

圍繞“生態宜居”,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持續推進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等項目實施,建設一批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生態宜居的美麗村庄。因地制宜推進農牧區村庄建設,全面改善農牧民群眾居住環境。

圍繞“鄉風文明”,堅持志智雙扶,持續強化“精神脫貧”。建立健全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機制,加大以工代賑實施力度,逐步建立陳規陋習治理長效機制,凝聚發展增收的正向共識。

圍繞“治理有效”,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認真做好村級后備干部儲備工作。繼續保留駐村幫扶制,選優配強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持續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鄉土人才,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

圍繞“生活富裕”,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繼續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低保兜底、社會救助等舉措,保持政策連續穩定,提升造血能力。

同時,我們將對照《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海2020年行動方案》提出的“一脫貧、兩翻番、四實現”總體要求,加大各項措施落實力度,堅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為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