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園博園鳥瞰圖。 西寧園博園和西堡森林公園管委會提供
河湟民居內的生機勃勃。
園林工人正在種植花卉。 青海日報記者 陳曦 攝
嗡嗡作響的挖掘機在工地上進行著最后的收尾,花海林地之間到處可見林業工人忙碌的身影,如寶石般晶瑩剔透的3個人工湖點綴在園區內,覽勝閣與河湟民居也早已聳立其中……
伴隨著夏日的暖陽,我們來到位於西寧市西南約25公裡的甘河工業園區西區北端的西寧園博園內,可以看到這座西寧人民的“后花園”已然成型,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生機盎然。
園博園建設項目作為西寧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重要決策,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產業和城市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是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的示范工程。項目選址位於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康城村南側,與正在建設的西堡生態森林公園遙相呼應。園區北起青藏鐵路既有線,南至甘河工業園西區青海同鑫化工有限公司北側邊線,東西緊臨山體,總規劃面積約436公頃,建設年限為2017至2021年,總投資33.526億元。
“項目自2018年初啟動建設以來,至今已完成一期134.69公頃范圍的景觀工程、水利和橋梁工程、地下管線鋪設、園區道路和一期之外用地區域的地形整理和骨架樹種栽植工作, 入口和園博大道建設也正在有序開展。項目前期我們完成了《西寧園博園修建性詳細規劃》批復和一期工程的可研、初設及設計,二期可研批復、河道洪評批復及初步設計編制,規劃方案初審和綠發委園博園綠色符合性評價評審。”園博園現場施工管理人員羅如鵬介紹說。
沿園區內的道路行進,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裡“一核一帶兩館十區”的規劃建設。沿教場河濕地生態修復綠軸和沿園博園入口東西向的公共景觀軸交叉區域形成園博湖成為區域景觀核心。代表湟水水系的“河湟飄帶”景觀博覽帶,既是景區戶外文化展示軸,也是聯通各個展園的核心綠帶。作為西北地區第二個園林博覽園,不僅有園林園藝體驗館,還有代表著河湟文化的河湟文明館。而主入口區、園博湖區、立體花園區、河谷花園區、台地花林區、四季溫室區、濕地花園區、主題花園區、康養區、服務配套區也讓整個園博園在錯落有致的前提下同時擁有了更加便民適民的設計。
“我們還在各類功能建筑、主次入口、內外動態及靜態交通體系構建、智慧景區系統、周邊生態綠化以及各類功能服務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就是想進一步提升園區的品質,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游園感受。”羅如鵬介紹說。
鏟土、扶根、栽種、澆水……在入口區,數十名園林工人正在種植花卉,為園區的開放作著准備。
“因為這是第一座高原地區的園林博覽園,所以我們所選的樹木、花卉以及喬灌木都是適應本地氣候的品種,也在不同的區域搭配了很多常青樹,既可以保証成活率,也可以達到一年四季都有相應的景觀。”羅如鵬說。
與此同時,為確保園博園項目完成預期建設目標,園區管委會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要求,提前謀劃、周密部署,全力以赴“搶時間、抓工期”,3月9日,項目復工率就達到了100%。
園區管委會要求家在外省的各施工、監理、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2月20日前返崗,隔離14天后,於3月5日復工。並按照“誰用工、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回寧返寧項目管理人員、施工人員防疫工作責任制。同時要求各施工單位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疫情防控管理措施,並對計劃進場人員進行當前位置信息、春節行程安排、個人及家庭成員狀況等信息的調查,細化防控分工和要求。
“由於工期緊張,最多的時候園區內有1000多名園林工人和500多名各標段工人同時施工,為保障項目安全有序地進行,我們在每日宣傳教育的前提下,還配備了84消毒液150公斤、噴霧器10台、電子測溫計20支、防護口罩5000個,並根據需要及時購置補充。”羅如鵬說道。
據了解,為確保這項重點民生項目圓滿完成開放,園博園管委會通過倒排工期、現場管理跟進等方式,嚴把時間節點,嚴把施工進度和質量,充分考慮降雨、大風天氣等不利因素影響,確保園區7月18日向市民開放。
“園區開園之后,我們將按照精細化養護管理服務的標准,抓緊制定公園綠地養護、管理、服務標准,開展人員培訓。積極爭取養護管理經費和游客服務中心、巡邏車、保潔車等設備購置經費。開展售貨亭、停車場等經營服務項目公開招標和運營准備。努力為市民和游客營造優美、整潔、文明、有序的游園環境。”園博園管委會副主任肖海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