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艱辛一路歌

——“育新機開新局·青海在行動”系列報道之二

劉 偉

2020年07月14日09:23  來源:青海日報
 

穿越濕地,領略壯美的高原風景。

裝扮一新的格爾木火車站一角。

  6月30日,承載著期望和夢想,格庫鐵路(青海段)建成通車,這是促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發展的關鍵一程。從此,花土溝、茫崖等地無鐵路運輸的歷史宣告結束。

  跨越大漠長野,沙山之巔——格庫鐵路自格爾木引出,經浩瀚的大漠,廣袤的草原,穿過阿爾金山脈,終抵絲綢之路名城庫爾勒﹔延綿鐵軌宛如一條金絲帶,串起無數自然景觀與文化瑰寶,讓千年絲路文明越發燦爛。

  格庫鐵路首列和諧號列車停靠在站台等待發車指令。 本報記者 劉偉 攝

  連接百姓生活

  “格庫鐵路首列客車即將發車,花土溝,我們來了!”7月1日上午8時,K9901次列車發車前,列車長徐學彬在朋友圈發布的一段視頻引來好友紛紛點贊。

  徐學彬說,按照客運計劃,7月1日、3日,格爾木至茫崖鎮區間分別開行一對旅客列車﹔從7月6日起,列車開行時間調整為每逢周一和周五開行一對。

  “有幸擔任格庫鐵路青海段第一趟客運列車長,心裡說不出的高興。等到格庫鐵路全線開通后,我們還會帶著更多的旅客去領略西部風光。”踏上新的征程,徐學彬顯得十分激動。

  一直期待著格庫鐵路開通的,還有在花土溝做零售生意的姜勇。多年前,他和妻子從四川老家來到格爾木打拼,經營著一家零售商品批發部。聽說花土溝通了火車,他一大早就趕到了車站。

  “以前每次去花土溝、茫崖送貨,自己開車往返要整整一天,運費成本高,人也累。以后就省心多了,直接辦理托運,在火車上睡一覺就到了。”姜勇笑著說道,花土溝通了鐵路,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作為格庫鐵路始發站,新建的格爾木火車站也隨即投入運營。寬敞的候車室、舒適的座椅,超市、母嬰候車室等功能一應俱全……走進車站,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溫馨設計與諸多時尚元素。

  “站房分為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形成‘上進下出’的旅客流線,地下層為出站層和功能設備用房,地上層為進站層,有進站廳、售票廳及行李廳,共設置有1050個候車座椅。”第一天在嶄新的站房工作,格爾木火車站站長陳偉顯得精神抖擻。

  “進站廳採用人臉識別系統是一大亮點,旅客隻需4秒就可進站,一次性完成票、証、人的核驗過程。”陳偉介紹說,候車廳內採用3D全息投影技術為來往旅客提供列車信息和出行指導,並配備智能照明和智能引導等現代化科技系統,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

  新站落成,有歡聲笑語,也有別離惆悵。作為格爾木火車新站承建單位,中鐵建工集團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呂超心情格外復雜。

  呂超說,新站投入使用,為項目建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接下來,除了留下少部分人手對工程質量進行查漏補缺,其他人員即將打點行裝,奔赴新的“戰場”,幾年來和工友們朝夕相處,臨別時頗為不舍。

  藍圖變為現實

  09︰54,“列車到達烏圖美仁站,運行平穩,無異常。”

  12︰57,“列車到達花土溝站,沿線軌道兩側無流沙干擾,運行正常。”

  7月3日,格庫鐵路青海段安全運行進入第四天。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格庫鐵路總設計師馮德泉時不時地盯著手機,及時關注著前方技術人員傳回的路況信息。對於馮德泉來說,格庫鐵路每一個細枝末節早已了然於胸,然而幾天來,他還是熬得眼睛通紅。

  夢圓時刻,難忘來路。回想格庫鐵路建設歷程,從設計到施工,馮德泉和中鐵一院的勘察設計工作者一次次翻山越嶺、修改方案,歷經了無數個不眠之夜,這裡飽含著他們的智慧和汗水。

  據介紹,格庫鐵路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原稱青新鐵路,早在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就對該鐵路線作出過規劃,是蘭州至若羌、若羌至庫爾勒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鐵一院三代鐵路設計師先后對格庫線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勘察,完成了部分施工圖。2010年,得益於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格庫鐵路規劃終成藍圖。

  格庫鐵路沿途經過柴達木、塔裡木兩大盆地和阿爾金山脈,是第一條從山系中部穿越阿爾金山的鐵路工程,其阿爾金山特長隧道也是全線惟一的一級風險隧道和重點控制工程,設計和施工難度較大,對設計者而言是個不小的考驗。

  馮德泉告訴記者,格庫鐵路在穿越阿爾金山的越嶺段時,沿線地形最大高差達2500米,經過勘察研究,最終決定用16‰大坡度,採用雙機牽引的方式,減少橋梁和隧道工程的設置,大大節約了工程投資。

  針對鐵路沿線風沙大的特點,中鐵一院沿襲了青藏鐵路“生態鐵路”設計理念,在線路兩側採取多種措施防沙固沙,從根本上防止線路被風沙埋沒,保証了運營的安全、可靠。

  此外,通過採用CTC列控方式,滿足了沿線無人區大部分車站實現無人值守的需求,為保証鐵路的長期安全運營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今天,距中鐵一院1956年首次勘察也已經過去了63年。格庫鐵路建成讓中鐵一院四代勘察工作者繪就的藍圖變為現實。”馮德泉說道。

  打造精品線路

  國家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交通運輸,而鐵路是交通運輸的骨干力量。近年來,青海省大力推進鐵路重點工程建設,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全省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交通格局已然形成。

  鐵龍馳騁,天塹變通途,也為沿線各地打開了一扇通往廣闊天地的窗。

  猶記得,2019年12月18日,歷時近7年建設的格爾木至敦煌鐵路正式開通運行。由此,去敦煌旅游不用再繞行蘭州,從新疆借道入藏可縮短約1000公裡,路程節減時間近6小時。

  時隔半年,格庫鐵路建成運行,更讓青新兩省區各族群眾感到歡欣鼓舞。該鐵路從中國西部中心將青海與新疆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同時,與格敦鐵路相交匯,一並成為西北通向中亞的另一條國際大通道。

  兩大鐵路干線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是古絲綢之路文化集聚地,也是青海、甘肅、新疆重要的旅游觀光帶。

  格敦線上,沙漠、戈壁、綠洲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石窟壁畫造就了人類藝術的殿堂。沿線僅國家級景區就有14處,除了領略古老敦煌的魅力,還有鎖陽城、玉門關、漢長城等歷史文化遺址。

  格庫線上,列車行進在巍峨的昆侖山下,宛若鏡面般的翡翠湖散布在鐵路兩側,一路上,草原、冰山、雅丹地貌,構成了青海西部美麗的自然景觀﹔穿過阿爾金山,進入美麗的新疆,各種自然景觀更是數不勝數。

  “如今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旅游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鐵路的貫通不僅豐富了群眾生活,而且打響了昆侖山文化旅游這張牌。”說起鐵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在格爾木從事旅游包車生意的張磊感觸頗深。

  兩年前,張磊還是當地一名出租車司機,眼看格爾木至敦煌鐵路馬上通車,讓他萌生了為沿線游客包車的念頭,於是他毅然選擇創業。在當地旅游部門的幫扶下,張磊和表弟貸款購置了三輛旅游大巴車,並和多家旅行社簽訂包車協議,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在張磊看來,格庫鐵路全線通車后,沿線景區的客流量將會有大幅度提升,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投身於鐵路沿線旅游產業中,目前,他已開始聯系新疆地區的旅行社,謀劃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線路。

  站在新起點,迎來新機遇。在鐵路大動脈的帶動下,古老的絲綢之路穿越千年時光,開始煥發出新舊交替的光芒。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