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過程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戰斗精神和艱苦卓絕的奮斗印記。這些見証了中國共產黨不斷壯大並承載了紅色信仰之光、革命精神意志的關鍵地點和歷史實物就是紅色資源。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加大紅色資源發掘保護力度,建立紅色文物大數據庫,加強紅色文化資源內涵價值的挖掘和闡釋,提升展教水平,創新傳播平台和方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青海黨史教育展館(以下簡稱“展館”)應運而生、順勢而成,以其強勁的歷史滄桑感、濃厚的現實使命感集納、展示了一幅幅中國共產黨人氣壯山河、催人奮進的生動畫面,為全省黨員干部強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學習和筑牢黨性根基提供了全新的“紅色熔爐”,並成為了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強化使命擔當、不斷砥礪奮進的“加油站”和“推進器”。
一、用紅色資源豐盈紅色記憶
青海黨史教育展館位於中共青海省委黨校(以下簡稱“省委黨校”)西北角,整體建筑呈“L”型分布,總面積約350平方米,原為新中國成立初期青海省委舊址現存的九間窯洞房。青海省委搬離以后,省委黨校對這幾間窯洞房持續進行了保護和修繕。隨著青海省開發整合紅色資源的力度持續加大,這九間窯洞房再次煥發青春,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為了進一步保護文物和開發整合省內紅色資源,省委黨校決定對這九間窯洞房進行翻修、開發再利用。2018年11月,省委黨校成立青海黨史教育展館項目組,由常務副校長統一領導,同時決定組織校內黨史黨建教研部、教務處、行政處多部門分工協作﹔並在校外邀請中共青海省委黨史研究室參與規劃、征集、整理和編纂史料。
該項目啟動后,項目組成員先后分赴北京、上海、江蘇、陝西、湖南、甘肅、四川、重慶、河南及廣東深圳等地參觀考察、觀摩學習,充分吸收和廣泛借鑒了其他省委開發利用紅色資源的經驗做法,並聽取了當地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通過實地走訪,項目組基本形成了打造展館的整體思路和具體規劃。隨后,相關負責人深入青海省各市州縣廣泛開展檔案查閱、人物尋訪、資料收集、文物整理等工作,於2019年5月確定了展館項目的展陳內容和提綱框架。2019年12月,展陳內容文字定稿。與此同時,展館的裝修和布展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並於2019年底完成各項基礎性工作。項目組最終形成了8萬多字的整體介紹、2.4萬多字的現場講稿、5千多字的展陳文字、260余副展陳圖片以及數目眾多的珍貴歷史文物,並以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為核心打造了一個能力突出、理論扎實的專業講解團隊。
2020年3月,展館完成驗收並順利投入使用。展館的建成,標志著青海省紅色資源開發整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從此以后,青海省廣大黨員干部強化“四史”學習有了生動的教材,重溫紅色記憶有了具體的參照。自展館運行以來,省委黨校各主體班次均安排了現場教學課程。同時,展館還面向社會承接參觀和黨性教育,先后接待了省委辦公廳等多個單位來此觀摩學習。目前,展館已經成為全省廣大黨員干部重溫黨的歷史、追尋紅色記憶、回顧紅色歷程的主陣地。
二、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稟賦的集中體現,包含著黨的理想信仰、頑強意志、進取精神、紀律宗旨和忘我情懷,是中國共產黨戰勝一切敵人的內生動力。正因為有這樣的紅色基因,中國共產黨才能始終勇立潮頭、繼往開來,不斷創造新的歷史輝煌。紅色資源在紅色基因的傳承過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使得紅色基因更加生動鮮活、立體清晰。廣大黨員干部置身於紅色資源中,就是沉浸在紅色基因的濡染中。因此,作為紅色資源的青海黨史教育展館,在其打造過程中重點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1.以豐富的展陳多維度營造錘煉黨性的紅色氛圍。展館以時為經、以事為緯、分期劃塊、縱橫結合構建展陳格局,並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內部空間,巧妙地克服了各展廳面積分布不均衡的缺陷。展廳內部綜合運用了文物、圖片、圖表、文摘、成就展示等多種展陳載體,共展出展品近三百件。展廳外景有浮雕、人物雕塑、石碑等獨具特色的紅色標志,進一步起到了營造氛圍、烘托主題的作用。展館通過圖文並茂的歷史介紹、實物豐富的現場展陳、多媒體交互的情景還原,將基本歷史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在了廣大黨員干部面前,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沖擊力。此外,展館在內容呈現時充分發揮了項目組成員的創造性,使展館在有限的空間中做到史料取舍科學合理、詳略有別、重點突出,以最合理的方式展現青海地方黨史的特色和亮點,使廣大黨員干部在參觀時深刻體會感人肺腑的黨史故事和催人淚下的英雄事跡,配合以理動人的學術講解和發人深思的歷史感悟,真正做到觀、想、學、思、悟的有機融合。
2.以合理的布局全方位還原再現黨的紅色歷程。展館的主體展廳由原來的九間窯洞房組成,按照時間順序,將中國共產黨在青海省的奮斗歷程劃分為五個時期,在保証歷史整體完整性的前提下再根據不同時期的人物和實踐,突出重要事件、重要文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的介紹。第一間窯洞房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1年——1949年)﹔第二、三、四間窯洞房為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年——1956年)﹔第五、六間窯洞房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6年——1978年)﹔第七、八、九間窯洞房為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年至今)。每一個部分都通過對比,展現青海解放以來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偉大變革和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這樣的布局,一方面完整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大黨史的主體內容,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青海省地方黨史的特色亮點,兩者統一於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使廣大黨員干部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答好永恆的時代之問。
3.以廣闊的視野強化青海省黨員干部的紅色教育。展館項目組在搜集歷史資源的同時還兼顧青海地方黨史資源的開發研究。展館所呈現的很多內容均為項目組對於青海地方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發掘出的很多鮮為人知的珍貴史實極大地豐富了青海地方黨史研究,同時也使青海紅色資源的開發更加深入、研究方向更加明確,使紅色基因傳承的目標更加聚焦、載體更加豐富。展館還將文物保護同現場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將其打造成為青海省“四史”重要教學基地,進一步完善了省委黨校的教學體系,對於提升教學培訓科學化水平有重要意義。
4.以深入的實踐為其他展館的打造積累紅色經驗。展館的順利建成,並不是一項任務的完全終結,而是傳承弘揚的嶄新開始。在以后的實踐中,展館還將進一步完善對青海紅色資源的開發研究力度,不斷擴充展陳內容、繼續搜集歷史實物、挖掘青海黨史故事,並圍繞這些內容展開相關學術研究工作,使展館的功能由“育人”向“塑人”延伸,在發揮黨員干部教育作用的同時發揮黨校教師的培養塑造作用,爭取圍繞展館打造一支能力突出、素質過硬、富有朝氣的青海地方黨史研究團隊。此外,展館完全依托歷史遺跡打造而成,其無論是藝術性、觀賞性,還是教育性、啟發性都代表了青海省的較高水平,為以后青海省其他地方打造同類展館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和啟示。
三、用紅色資源凝聚紅色意志
銘記歷史、正視歷史,是一個民族成熟的基本標志﹔總結歷史、學習歷史,是一個政黨成熟的基本標志。打造青海黨史教育展館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於為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全新的了解、學習、感悟黨史的新平台、新視角和新窗口,讓黨的歷史更具溫度、深度和廣度。這樣的做法,可以實現展館育人功能的最大化,進而用紅色資源凝聚紅色意志。結合運行以來的實際效果,作為黨員教育“加油站”和“推進器”的展館,具體發揮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有效提升了黨員干部的戰斗力。黨的戰斗力集中展現了黨的先進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帶來的各項挑戰,不斷提升黨的戰斗力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而在這個過程中,紅色資源所發揮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廣大黨員干部在參觀展館后,內心受到了強烈沖擊,精神經受了一次洗禮,更加全面地認識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切、創業之艱、任務之重,更加深刻地領悟和理解了當前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這些黨員干部紛紛表示,在以后的各項實踐中一定珍惜黨的榮譽、感恩黨的培養、不負黨的期望,將個人命運同黨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將個人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結合起來,永遠把人民群眾作為自己的力量源泉,永遠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進取、勤於奉獻、勇於擔當,力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大的力量。
2.深入激發了黨員干部的創造力。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科學真諦,以歷史性的變革和歷史性的成就,生動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國情的認識不斷深化、科學、明確的歷史。自1921年建黨以來所取得的各項成就,無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自身所蘊含的強大創造力。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回顧和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現在和預見未來。通過對展館的參觀學習,廣大黨員干部更加深入地認識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演進的基本規律、社會各階層的基本構成、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等,在歷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了解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富有成效的經驗和做法,也從成績、勝利中總結探索,從失誤挫折中反思警醒。
3.顯著增強了黨員干部的免疫力。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一步步從弱小走向強大,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就在於黨有著強勁的免疫力。這使得黨在實踐歷程中能夠抵御反動勢力的威逼利誘、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和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並以鐵的紀律維護自身的清正廉潔。作為紅色資源的青海黨史教育展館,其所呈現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為全省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強化自身建設提供了現實參考和實踐標杆。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對比、尋找自身在理想信念、政治建設、謀事創業、遵紀守則等方面的差距,明確和掌握了改進的方法和途徑。此外,展館還通過大量生動鮮活的案例,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強化初心、喚醒初心、明確初心,進而自覺地將黨的使命融入心中、扛在肩上。由此可見,青海黨史教育展館在增強黨的免疫力方面發揮著固本培元、浚源清流的重要作用。
紅色資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本色、底色、特色,它完整呈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完美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完全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中國共產黨留給歷史和人民的寶貴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積力之所舉,則無往不勝也。在今后的各項實踐中,我們將以展館打造、運行為契機,更加重視對紅色資源的開發整合,將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四史”的要求落到實處,啟發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史養性、以史怡情、以史培德、以史鑄魂,進而以昂揚的斗志和進取的姿態投身黨的各項事業。
(作者單位:中共青海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