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住“牛鼻子” 鼓起“錢袋子”

鄭思哲

2020年07月13日08:56  來源:青海日報
 

  西寧市城西區彭家寨鎮楊家灣村地處城鄉接合部,2017年,這裡還是“豬羊遍地跑、垃圾一堆堆”,是個“軟弱渙散村”。而如今,該村不但摘了“帽子”、甩掉了包袱,而且村集體發展有了“面子”更有了“裡子”——該村的合作社土地收益20余萬元,村集體收獲了“第一桶金”。

  引發楊家灣村“鄉村巨變”的,是該村在土地流轉方面的積極嘗試。2019年以來,將村東頭約1.27公頃土地整體收回,再加上原有0.65公頃集體機動土地,成立了西寧創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果蔬種植銷售、中草藥(非藥用渠道)種植銷售、花卉苗木種植銷售。最終,“集約土地、以地生財、捆綁使用”的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在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上一次性通過,村集體當年獲得合作社土地收益20余萬元。

  楊家灣村是彭家寨鎮以黨組織引領,盤活資源、鼓起村集體經濟“錢袋子”的一個側影。近年來,該鎮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的“牛鼻子”工程,拿出硬招實招,投入真金白銀,大力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對比三年前,全鎮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增加至8個,增幅達40%,全鎮各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

  “思路一變天地寬”。在彭家寨鎮,各村在集約經營集體土地方面都在結合自身實際進行著有益的探索。

  晨光村是城西區最早拆遷安置的農村小區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早些年,村“兩委”把有限的土地資源利用起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近年來,隨著可開發利用的土地減少,村“兩委”確定了“不在一二產業上打轉轉”“不在村民身上打轉轉”的發展思路,借助城西區第三產業較強的優勢,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挖掘剩余土地資源的更大經濟價值,2018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50余萬元。2019年以來,村“兩委”以發展第三產業、鼓勵村民創業為目標,緊盯比鄰環唐道商圈的發展優勢,加快推進老村宅基地土地開發利用,積極謀劃對外投資的方向和方式,以期給晨光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更高的收益。

  火東村中藏藥種植基地的建成,每年就能增收50余萬元,陰山堂村冷鮮庫建設和高原牛羊肉網上銷售每年就能增收20余萬元……經過幾年的發展,彭家寨鎮各村黨支部為村民辦了不少實事,村集體還為村民承擔下全部物業費、公共電費、停車費等生活支出,並對60歲以上村民每月發放50元-500元的生活補助,既減輕了村民的負擔,還增加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功能齊全的村級綜合辦公樓、適應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的海綿化城市休閑廣場和村內綠地公園……村集體壯大的紅利,在不斷惠及著更多的村民。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