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條有產業有產品能就業的路子

尹耀增

2020年07月12日08:02  來源:青海日報
 

對於農牧業發展來說,傳統型、粗放型的農牧業要進一步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調整優化種養結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本地優勢,狠抓產品質量,從產前、生產、加工、流通、消費五個環節著手,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

對海北而言,應該嚴格按照有機農畜產品標准、檢測和認証體系,選擇一批由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和種植養殖大戶等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的現有優勢產業基地,重點圍繞牛羊肉、糧油生產、乳制品、羊毛紡織品、蜂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形成品質優良、生態安全、特色鮮明、供應量足的中高端農畜產品供給格局。

在採訪中,記者感觸最深的有四個“必須”。

必須注重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如牲畜及糧油品種的選定、化肥農藥及獸藥的減量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運用等,提高農牧業發展質量。

必須注重農業、牧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鏈條”效益。

必須注重品牌意識,深入加強品牌建設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了叫得響的品牌和過硬的產品質量,方能持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必須與時俱進,依托時下非常熱門的電商服務平台,進一步擴大縣鄉村三級電商綜合服務覆蓋面,促進更多農畜產品實現網上交易。

做優一產、做大二產、做強三產,加快形成多極支撐的產業體系,“走一條有產業、有產品、能就業的路子”才是農牧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