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綠色有機,推進轉型升級

——奮力推進“一優兩高”調研報告之八

尹耀增

2020年07月12日07:57  來源:青海日報
 

農牧業持續增產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2019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實現農牧業增加值26.04億元﹔

州財政統籌整合州級產業扶持資金5000萬元,全力保障全州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資金需求,推進全州農牧業產業向縱深發展﹔

加強品牌標准體系建設,高起點規劃建設大型農畜產品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以各縣工業園區為平台,大力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力爭到2025年,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以上,建立海北現代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體系,使產業鏈條基本完整。

定位准確,方能收獲滿滿。海北州農牧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不斷優化種養業結構,加快設施農牧業建設步伐,強化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培育,著力提升優勢產業及特色種養業,已形成青稞、北方油菜籽、牦牛、藏羊、蜂產品五種重點產業鏈,其中牦牛、藏羊、青稞、油菜的年產值已達億元以上。

厚積薄發,努力破解畜牧業發展困局

在海北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科技試驗示范園,農產品質檢中心的工作人員忙著對剛送來的農畜產品進行原料、生產、動物疫病等各方面的檢測。園區的羊棚裡,4隻母羊產下了8隻小羊羔,實現了“一胎多羔”,這是海北州正在進行的多胎性藏羊選育擴繁研究的成果。

2014年以來,由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國家絨毛羊產業技術體系海北綜合試驗站和海北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每年從藏羊產區尋找購買多胎繁殖母羊及后裔,先后組建了3個多胎藏羊繁殖群,引進當年產雙(多)羔的一代母羊251隻,引進和繁活二代母羊612隻,繁活三代母羊156隻,合計存欄母羊達到1019隻。選育出多胎基因純合子種公羊35隻。

海北州牧科所副所長周玉清介紹,2019年,省科技廳資助專項資金270萬元用於加大研究力度和選育速度,在海北州四縣建立四個多胎性藏羊選育示范群,用於擴大核心群規模、加快選育擴繁步伐。預計到2020年底,多胎性藏羊選育示范群核心群規模將達到2000隻。

在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海北州大力實施良種工程,加大科技實驗與推廣力度,保護發展藏羊和牦牛兩大特色優勢品牌,攻破藏羊“兩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的技術難關,加快海北全省草原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建設。同時,依托科技示范園,加大科研力度,在品種選育,高效養殖,疫病防控等方面與省內外科研院校加強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創新,重點開展了牦牛提純復壯技術推廣與示范、燕麥新品種培養與產業化集成等畜牧業實驗與推廣研究。通過在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示范推廣畜牧業新科技、新成果,促進傳統養殖方式向精細化現代化轉變,帶動生產經營提質增效。

牛羊要養得好,更要賣得好。海北州農畜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在產品的多樣化和高端化上下功夫,精深加工包裝產品,加強品牌建設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致力於從“牧場”到“餐桌”,將綠色、有機貫穿始終,進一步提高產品競爭力。

青海祁連億達畜產肉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冬林告訴記者:“牛羊已經實現了全程有機可追溯體系建設,根據青海省與農業農村部共建溯源體系這個平台,我們可以把綠色這塊做得更好。”

海北州從建立健全品牌標准體系著手,按照產品綠色化、精細化的要求,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精品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品質,每年扶持培育產品品牌不少於3個,並加強農畜產品品牌商標注冊工作,打好高原牌、有機牌、綠色牌,到今年底,新培育中國馳名商標4個、青海省著名商標10個,培育“三品一標”品牌50個,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總量達到10個以上,建成品牌農畜產品生產基地10個以上,打造海北農畜產品品牌新形象。

海北州農牧和科技局局長東寶表示:“依托兩園三區建設,振興油菜、青稞、藏羊、牦牛、蜂產業,形成品種優良,生態安全,特色鮮明,適應需求的中高端農畜產品供給格局,為構建海北農牧業發展新模式,重塑海北農牧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地制宜,積極培育特色種植業

“比原來種植油菜、青稞效益提高約5倍。”

“種植火焰蔘還真是個致富的好項目,不用外出打工而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門源回族自治縣東川鎮麻當村村民趙延蘭老兩口在青海青魯紅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種植大棚裡打工,老伴負責給火焰蔘澆水,趙延蘭負責除草等零活,一個月兩口子可以收入6000元。

門源縣有肥沃的有機黑土地、無污染的高原環境、冷涼高原性氣候,適合種植火焰蔘。為此,山東省威海市援青管理組與門源縣政府達成共識,成功引進了青海山東商會萬畝火焰蔘種植、研發、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項目。

2017年在魯青緣蔬菜種植基地開展了火焰蔘大棚試驗種植。2018年春季,引進青島市農技專家,在泉口鎮、浩門鎮、北山鄉、西灘鄉試驗種植火焰蔘。目前,火焰蔘種植面積已達到200余公頃,產量可達7500噸。同年,在門源縣海北·山東生物園區投資400萬元注冊成立青海青魯紅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為發展火焰蔘種植、加工、倉儲、包裝、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奠定了堅實的組織框架。

2019年8月,由海北州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剛察縣、海晏農業技術推廣站,從海東市樂都區引進熊掌菇,分別在兩縣進行試種試驗並取得成功。

“熊掌菇適應環境能力強,溫度在0℃—18℃都可以生長。生長周期短,從菌包種植到採收僅需要15—20天。對土壤要求不是很高,沙質地,黑土地,弱酸弱鹼地均可生長。種植、管理操作簡單,是適宜冷涼條件下種植的優良菌類。”剛察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克倫看著長勢良好的熊掌菇,滿臉欣慰。

海北州農科所副所長白尼瑪介紹,熊掌菇的試種成功,為全力打造天然有機農牧業發展區、高品質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業發展區、半野生高原特色種植養殖業發展區“三個特色發展區”建設,加快構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豐富“菜籃子”品種有重大意義。

除了培育新型種植業外,海北州的青稞、油菜等傳統種植業也在積極探索走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路子。探索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牧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產業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登高望遠,重塑農牧業發展新模式

有機農畜產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產品是當前最具競爭力的優質中高端產品,也是目前市場需求量較大、消費者青睞的優質產品。

海北錨定目標,充分利用自身發展“三品”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堅持按照特色化、規模化、標准化、專業化的要求,積極打造小油菜、青稞、海北牛羊肉、草原生態雞等特色種養生產基地,依托新型經營主體,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精深加工包裝產品,加強品牌建設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努力形成品質優良、生態安全、特色鮮明、供應量足的中高端農畜產品供給格局。

海北州高原現代生態畜牧業建設先后共投入建設資金達12.5億元,2012年至2018年底海北州牲畜“種子工程”建設累計投資達8319.7萬元,建成藏羊、牦牛良種繁育基地7個。

緊緊把握“現代、生態、示范”這一要求,海北州立足實際,始終把現代生態畜牧業示范區建設與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與新牧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以加快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為主線,探索出了“補飼+放牧”、“養殖+育種+新技術推廣”等多種模式。

“下一步,海北州將繼續在建設草原生態保護新機制上下功夫,積極探索天然草地科學利用方式,積極探索四季放牧和精准休牧新模式﹔以糧改飼試點為依托,逐漸形成‘農種牧購、牧種自給、為養而種、為牧而農’的草畜聯動新格局﹔建立‘專家聯點、技術承包、遠程服務、成果轉化’的快速通道,繼續推廣藏羊‘兩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的規模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同時,建立‘短小快’的農畜產品加工孵化基地,力爭形成股份制合作社+龍頭企業+銷售市場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及銷售的規范體系。”東寶說。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