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源記(下)

任曉剛

2020年07月10日09:56  來源:青海日報
 

科考隊員在當地牧民的協助下向瀾滄江源頭進發。 張超音 攝

當曲與沱沱河的交匯處——囊極巴隴(位於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鄉),由此往下至巴塘河口段稱為通天河。 任曉剛 攝

  立 碑

  “親愛的朋友:

  您即將步入青藏高原腹地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黃河發源地。無論您是怎樣來到這裡的,無論你為此准備了多久,您一定經歷了千辛萬苦,您一定心潮澎湃。我們,守護著母親河的藏族同胞在此向您致以最親切的敬意和感謝!

  我們希望您懷著您的虔誠,奉上您的祝福,許下您的心願。當您游歷了這裡的青山綠水,掬品一捧甘甜的母親乳汁后,衷心祝福您帶走最滿足的心願以及您來時帶來的一切。

  這是守護母親河源頭的兒女唯一的心願。

  扎西德勒!”

  以上這段文字,叫做《約古宗列公約》,矗立在青海省曲麻萊縣麻多鄉郭洋村,郭洋村位於著名的約古宗列盆地,藏族傳統意義上的黃河源頭——瑪曲曲果就在郭洋村第一牧業社的土地上,源頭第一家、源頭第一小學……在這裡,隻要你願意,可以發現太多的“源頭第一”。

  1985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歷史傳統和專家意見確認瑪曲為黃河正源,並在瑪曲曲果樹立了“黃河源”石碑。

  這一結果似乎是對黃河源頭的問題蓋棺定論,但是在瑪曲曲果立碑之前和立碑之后,瑪曲曲果的“黃河源頭”地位都受到了來自各方的挑戰。

  1952年8月至12月,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了一支60余人參加的河源查勘隊對黃河源區進行考察。這次調查有兩項成果:一是確認發源於雅合拉達合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曲是黃河正源,雅合拉達合澤是黃河的源頭﹔二是通過對當地藏族牧民的訪問調查,得出“鄂陵湖在上(西),扎陵湖在下(東)”的結論。

  在黃河河源查勘隊的報告中描述了確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和雅合拉達合澤山為黃河源頭的過程:當地藏族諺語稱“馬賽巴,雅達約古賽﹔約賽巴,雅合拉達合澤”。意思是說:“瑪曲的源頭就在約古宗列,約古宗列的來源,是在雅合拉達合澤山。”據此,河源查勘隊將約古宗列曲定為黃河正源,同時確定雅合拉達合澤山為黃河的源頭。

  但是,黃河水利委員會作出的“東扎西鄂與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正源”這兩個結論似乎都存在事實性錯誤,在20世紀70年代受到了學界的廣泛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兩個結論卻在社會上具有極高的認可度,至今在瑪多縣鄂陵湖的北部還有扎陵湖鄉。相比而言,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推翻自身的結論,認定瑪曲曲果為黃河源頭卻鮮為人知,人們也一直把瑪曲曲果認為是約古宗列曲源頭。

  2008年9月30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組織的三江源頭科考隊來到了“黃河源頭”,這個位於山坡上的源頭是一股涓涓細流,距離泉眼不遠的地方,中央領導人書寫的紅色“黃河源”石碑十分顯眼。

  按照習慣認知,科考隊員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來到了約古宗列曲源頭。然而,衛星定位儀器顯示出來的地理數據讓所有人吃了一驚,科考隊當時的所在地是瑪曲曲果,而不是約古宗列曲源頭。

  黃河水利委員會1952年認定約古宗列曲為黃河源頭的結論影響了將近60年,而且影響的不僅是普通百姓,還有專家學者。

  黃河水利委員會認定約古宗列曲為正源26年后,青海省人民政府於1978年組織了一次黃河源頭科學考察,這次歷時3個月的考察,邀請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北京大學、國家測繪總局、青海省測繪局等部門共同參與,取得了兩個重要的考察成果:1、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根據長度、流量、流域面積、傳統習慣等因素綜合分析,認為將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的卡日曲定為黃河正源是適宜的﹔2、糾正了扎陵湖鄂陵湖名稱的錯誤定位——“東扎西鄂”得到糾正,“西扎東鄂”成為公論,1979年2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更名。

  這次考察得到了社會層面的廣泛認可,1983年2月,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均刊發了“黃河源頭科學考察”的報道,指出黃河源頭不是約古宗列曲而是卡日曲。

  社會各界的質疑和考察結果,並沒有影響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源頭的認定。1985年,黃河水利委員會認定瑪曲曲果為黃河正源,這一認定依據的是歷史傳統。

  雖然黃河水利委員會不認為卡日曲為黃河正源,但是這一結果卻得到了不少專家學者的認同,因為按照“河源唯遠、水量為大、流域面積”等科學指標測算,認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更具說服力。

  曾參加過1978年黃河源頭考察的中科院地理所尤聯元研究員在《黃河源再議》一文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卡日曲應作為正源。”同時認為:“不同意把歷史傳統習慣作為確定正源的原則,理由為:一、習慣往往沒有嚴格的科學根據,至少科學性不強﹔二、習慣沒有可循的准則,習慣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

  1981年7月,地質礦產部楊聯康研究員對黃河源區進行考察后提出了卡日曲支流拉朗情曲的源頭應為黃河源頭的說法,但其未公布源頭坐標和海拔數據。楊聯康認為:如果以拉朗情曲為黃河正源,黃河總長度比以約古宗列曲為正源長30.5千米,比以卡日曲為正源長11.9公裡,黃河的總長度為5501.1公裡。

  中科院遙感所劉少創利用衛星遙感影像對黃河源區的各個主要源流的長度進行了測量,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認為卡日曲為黃河正源,卡日曲的最上源為那扎隴查河。他於2004年7月對黃河源區進行了實地考察,確定黃河源頭坐標為東經96°20′23〞,北緯34°29′27〞,源頭海拔4852米。從這裡起算,黃河的長度為5778公裡。

  在劉少創公布那扎隴查河為黃河源頭之后的2008年6月,另一支科學考察隊對卡日曲進行了考察。最終他們到達了卡日曲的最上源——那扎隴查河的源頭,他們確定的黃河源頭坐標為:東經96°20′24.6〞,北緯34°29′31.1〞,海拔4878米。這個源頭與劉少創2004年確定的黃河源頭一致,只是由於源頭出水點在不同年份和季節存在著微小的變化,從而造成源頭的位置和海拔數據略有出入。

  河源唯遠

  1999年6月27日,在雜多縣扎青鄉吉富山,劉少創博士將一面藍色旗幟用石塊壓在冰川邊上,他認為,吉富山是另一條大河——瀾滄江的發源地。

  瀾滄江,一條在國內不是很受關注的河流,這可能跟這條河流最終流向東南亞而沒有流向中國腹地有關系。但是,在國際上,瀾滄江卻極負盛名,她是世界第六大河流,在雲南出國境后稱為湄公河,意為“眾水之母”,是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賴以生存的母親河。

  自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末,法國國家地理學會、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等國際著名機構,先后資助了十幾支探險隊進入中國尋找源頭,有記載的對於瀾滄江源頭的考察,至少有13次,但沒有一次成功,有關瀾滄江源頭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瀾滄江上游有兩條重要的支流——扎阿曲和扎那曲,當地藏族傳統上對瀾滄江源頭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扎阿曲上游的“扎西氣哇”為源頭,一說是扎那曲上游的“扎那霍霍珠地”為源頭。

  劉少創運用遙感技術,認定瀾滄江正源為扎阿曲,扎阿曲上源為谷涌曲,谷涌曲發源於吉富山腳下。

  劉少創是中科院遙感所的研究員,他主持了我國月球車和火星車導航定位系統的研制,已成功應用於“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 任務,並將服務於“嫦娥五號”任務和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1999年起,劉少創開始使用遙感技術確定世界大河的源頭和長度,已經完成了尼羅河、亞馬孫河、長江、密西西比河、葉尼塞河、黃河、鄂畢河、黑龍江、剛果河、瀾滄江等二十多條河流的源頭確定和長度測量。他確定大河源頭的方法分為兩步:一、利用衛星遙感圖像對照地形圖進行幾何糾正,再用遙感圖像處理軟件中的長度量測工具進行河長量算。二、到每條大河的源頭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確定源頭的准確位置。

  在江河源頭的認定上,劉少創堅持“河源唯遠”的原則。他認為,對河源認定的標准應該是統一的,不能隨時變化。而“河源唯遠”是世界地理學界普遍認可的江河源頭認定原則,應當奉為圭臬,不可隨意更改。除了“河源唯遠”這一首要原則以外,國際通行認定江河源頭的依據還有河水流量、流域面積以及歷史傳承等因素,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河流最長的源流也是水量和流域面積最大的。

  1999年6月,跟劉少創同時對瀾滄江源頭進行考察的還有一支由中科院地理所關志華研究員和周長進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探險學會考察隊,雖然這支由18名專家組成的考察隊認定瀾滄江源頭的科學依據也是“河源唯遠”,但是得出來的結論卻跟劉少創的不同——這支隊伍也認定扎阿曲為瀾滄江正源,但是卻認為扎阿曲的上源為拉賽貢瑪曲,發源於雜多縣扎青鄉的果宗木查山,而非劉少創認定的發源於吉富山的谷涌曲。

  有趣的是,中國科學探險學會考察隊認定的源頭與劉少創認定的源頭僅有一山之隔,相距隻有6公裡。

  誰對,誰錯?

  起底江河源

  水,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水,生命發生、發育和繁衍的基本條件。

  醫學測量數據顯示,人體器官和組織中水的含量,大腦中為74.5%,骨骼中為22%,肌肉中為75.6%,血管中為83%,人體70%的體重是水,沒有水就沒有人類。

  江河,是地球淡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地,所以,文明總是依河而生。長江黃河,孕育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五千年來,我們從未停止過對江河的敬仰,也從未停止過對江河源頭的探尋。

  可幸的是,我們越來越接近真相!

  2008年9月至10月間,青海省人民政府組織開展了三江源頭科考活動,來自中科院、武漢大學、青海省測繪局、青海省煤炭地質局、青海師范大學、青海氣象局、新華社以及當時的中央電視台、青海電視台等15家單位的46名科考隊員歷經41天,對長江、黃河、瀾滄江的19個源頭進行了地質、水文、氣象、土壤等學科的綜合考察,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齊全、技術最先進、手段最完備、陣容最強大的一次三江源頭科學考察。

  2009年7月,考察成果通過了青海省人民政府組織的專家評審。專家委員會認為,三江源頭科學考察成果“達到同類科研成果的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我國在三江源頭地區多項地學數據空白。”

  下面,我們依據這次考察的成果,來起底江河源頭,這有助於人們科學地認識三江源。

  這支由青海省人民政府組織的三江源頭科考隊依據“河源唯遠”原則,兼顧流量、流域面積、河谷地質構造和河谷形態、歷史與習慣等因素,確定長江正源為當曲。當曲上源為且曲,發源於唐古拉山脈東段北支5054米無名台地東北處,海拔高度5039米,地理坐標為東經94°35′55〞,北緯32°43′54〞,行政隸屬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結多鄉。當曲在囊極巴隴與沱沱河匯合,以囊極巴隴為起算點,當曲長度為360.34公裡,流域面積3.22萬平方公裡。

  以沱沱河最遠的發源地尕恰迪如冰川末端為起算點至囊極巴隴,沱沱河長度為348.63公裡,流域面積1.69萬平方公裡。在囊極巴隴匯合點,測量當日當曲流量204立方米�秒,沱沱河流量46.73立方米�秒。

  依據同樣的原則,科考隊確定卡日曲為黃河正源,卡日曲上源為那扎隴查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脈塔鄂熱西北2200米處,海拔高度4868米,地理坐標為東經96°20′24〞,北緯34°29′32〞,行政隸屬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扎朵鎮。卡日曲在扎陵湖以西的瑪涌灘地與瑪曲匯合,以瑪涌灘地為起算點,卡日曲長度為164.98公裡,流域面積0.32萬平方公裡。

  以瑪涌灘地為起算點,約古宗列曲長度為128.43公裡,瑪曲長度為123.05公裡,瑪曲流域面積0.39萬平方公裡。在瑪涌灘地匯合點,測量當日卡日曲流量為21.04立方米�秒,瑪曲流量為10.97立方米�秒。

  依據同樣原則,科考隊確定扎阿曲為瀾滄江正源,扎阿曲上源為谷涌曲,發源於唐古拉山北麓採莫賽東部,海拔高度5177米,地理坐標為東經94°40′51〞,北緯33°45′46〞,行政隸屬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扎青鄉。扎阿曲在尕納鬆多與扎那曲匯合,以尕納鬆多為起算點,扎阿曲長度為96.07公裡,流域面積0.25萬平方公裡。

  以尕納鬆多為起算點,扎那曲長度為93.11公裡,流域面積0.19萬平方公裡。在尕那鬆多匯合點,測量當日扎阿曲流量為66.67立方米�秒,扎那曲流量為42.20立方米�秒。

  而前文提及的中國科學探險學會考察隊確定的扎阿曲另一條源頭支流拉賽貢瑪曲的長度為94.70公裡,比科考隊認定的谷涌曲短了1.36公裡。相對於4000多公裡長的瀾滄江,這1.36公裡微乎其微,但科學不是兒戲,來不得半點馬虎。

  這是依靠最先進的技術勘測出來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數據,也是有史以來最精准的源頭數據。

  1300多年前,度母化身——大唐文成公主離開長安,遠赴吐蕃,在近一年的行程中,公主先后跨越了黃河、長江、瀾滄江,傳說公主在青海玉樹休養了很長一段時間,那時她一定沒有想到,繁華的長安與腳下的荒原聯系得那樣緊密,雖然行程萬裡,卻始終同飲著一江之水!

  千百年來,有多少人追隨著公主的腳步,一趟趟、一回回來到這江源之上,隻為窮究我們的生命之源,找尋我們的文化之根。

  三江源,亙古永存於天地之間,那是我們母親河的搖籃,也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