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處的健康守護者

馬振東

2020年07月07日09:28  來源:青海日報
 

  今年是趙大夫在鄉衛生院工作的第十五個年頭……

  耳鬢間些許的白發、黝黑的面容,眼前的趙發君看起來並不像他口中說的那樣隻有38歲,常年扎根基層的工作經歷讓他看起來比同年人年長許多。

  7月1日,驅車趕往距離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城十多公裡的金灘鄉東達村,正巧碰上鄉衛生院副院長趙發君入戶巡診。

  “阿奶,這兩天頭還暈著沒?我給你量量血壓。”遠遠看見在家門口晒太陽的郭桂世,趙大夫搖搖手裡的血壓監測儀笑著沖郭老太打招呼。

  今年72歲的郭桂世患有視力殘疾,同時還身患高血壓、肺心病等多種老年疾病,作為郭桂世家的家庭簽約醫生,這些年趙發君三天兩頭地往她家跑。

  “外頭太陽大,怕又把你晒黑了,趕緊屋裡坐。”兩人間的對話看不出一絲生分,倒更像是一家人在開玩笑。

  郭桂世老兩口歲數都大了,兒子常年在外不回家,留下孫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比起親生兒子,趙發君和他們更像是一家人,在各類扶貧政策的扶持下,一家人收入上沒有問題,可在日常生活上還真離不開村裡人的幫助。

  不論是平日裡打個針吃個藥的小病、還是需要住院檢查的大病,總是趙大夫在忙前忙后。前兩年老太太因為高血壓住院花了不少錢,雖然有各類醫保,可老兩口不識字,隻能干著急,多虧了趙發君跑前跑后,才把看病的錢報銷了。

  “基本醫保、民政醫保救助、大病醫療保險,這三樣加起來,老人家的住院費就能報90%,剩下的10%我又幫他們申請了臨時救助,算下來住了一次醫院他們自己基本沒花錢。”老人家的情況趙發君了如指掌。

  “阿奶,你的血壓正常著,別忘了每天把降壓藥吃上。”臨出門前趙發君還不忘囑咐一句。

  東達村170戶、680人全部簽約在趙發君所在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中,作為團隊的核心成員,可以說全村的每一戶人家趙發君都了如指掌。

  而整個金灘鄉6742人,也都是趙發君所在的鄉衛生院要服務的對象,由於地廣人稀,最遠的牧民定居點距離衛生院將近70公裡,就算這樣,每年趙發君都會帶著全院醫生進行一次下鄉診療,一去就是半個月,這麼多年來風雨無阻。

  “病人大多是腰腿疼痛的中老年人,他們來一趟不容易,平日裡我們經常上門服務,這是我們基層衛生院的職責。”

  從郭桂世家出來,趙發君又徑直來到了村民朱發祥家,49歲的朱發祥前年因為一場突發腦溢血,差點危及生命,好在就醫及時。這兩年趙發君時時牽挂著朱發祥的恢復情況。

  “最近恢復得怎麼樣,還有什麼后遺症狀麼?”

  “每天都按時吃藥著,現在已經完全好了,都能下地勞動了。”

  “還是得多注意,重體力的活兒不要干,防止腦溢血復發。”

  短短的幾句寒暄背后,是一個牽挂病患的心。

  十多年來,趙發君已經數不清入戶了多少次,隻記得騎報廢了一台摩托車,前幾年買的私家車也在顛簸的山路上開成了舊車。

  衛生院裡趙發君身兼數職,除了平日的門診和簽約的家庭醫生外,職工、城鄉居民醫保的納入報銷、健康扶貧、傳染病管理、突發公共醫療衛生事件報告管理等多項工作都由趙發君負責,加班熬夜成了常態,加上每個月慣有的十天夜間值班,趙發君能回家的日子寥寥無幾。

  多年的一線臨床診斷經驗讓趙發君的業務水平也越來越高,成為了一名全科醫生,趙發君有多次機會可以調到縣上、甚至州上的醫院,離家更近,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可能是習慣了吧。”談及原因,趙發君自己也說不上來。

  的確,扎根基層十多年,趙發君早就習慣了衛生院的工作和生活,在這裡他是全鄉農牧民眼中的健康守護者、是同事們眼中的好大哥,可在屬於自己的家庭裡他卻是一個“壞爸爸”。

  “爸爸壞,爸爸總是不陪我們。”還在上幼兒園的一雙兒女總這樣說趙發君。

  和趙發君一樣,妻子鄧玉鮮也是一名醫生,在海晏縣人民醫院當內科大夫,“雙醫家庭”的煎熬與痛苦夫妻倆深有體會。

  “當醫生免不了值班,孩子還小隻能交給父母親照看,父母年齡大了有時也照看不過來,可是沒有辦法。”趙發君的言語中滿是無奈。

  今年春節前夕,妻子被派到外地進修學習,受疫情影響被困在外地,而自己又被抽調到位於海晏縣東出口的臨時檢查站進行疫情防控,整個春節期間趙發君沒有回過一次家,兩個孩子看著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常常又哭又鬧。

  “看著那麼小的孩子,因為想爸爸媽媽而哭鬧,我隻能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在工作,希望他們能理解。”每次和兒女視頻時,趙發君都心如刀絞。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正是因為趙發君和他的同事們這樣一群“健康守護者”的默默奉獻,一條通向全面小康的大道正在金灘鄉鋪開。

(責編:陳明菊、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