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為本 數字為用 加快青海數字商務發展

王禮寧

2020年07月06日10:01  來源:青海日報
 

  王禮寧

  數字經濟作為促進青海經濟結構改革、引領青海未來發展的“四種經濟形態”之一,將不斷催生新的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創新范式,並對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以數據深度挖掘與融合技術為基礎、電子商務滲透融合實體經濟為過程、商務活動全流程數字化為目標的數字商務,是數字經濟最前沿、最活躍和最集中的表現形式,更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領航者、排頭兵。當前,青海數字商務發展水平位居全國下游,但發展潛力巨大,應正視科技存、增量不足與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問題,短期集中配置數字資源於優質產業,長期堅持“實體為本、數字為用”,促進實體商務發展與數據要素有效利用、齊頭並進,加快數字商務發展步伐。

  一、青海數字商務發展的現狀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商務活動已逐漸跨越數字化展示和平台交易支撐的電子商務階段,將新一代通信技術和數據分析手段全面應用於客戶挖掘、市場營銷、運營管理、渠道分銷、物流倉儲、派送結算、金融信貸等各個流程,進入到全新的數字商務階段。數字商務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之一,孕育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新需求,培育新供給,提升效率和運行質量,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於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國數字商務指數報告(2019)》顯示,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數字商務綜合排名中,青海省位居第26位。報告中,“數字商務支撐指數”、“數字商務促進指數”、“數字商務需求指數”、“數字商務融合指數”四個分項指數分別表征發展數字商務的基礎條件和實現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及進階提升潛力、數字消費核心驅動力、數字商務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程度,青海分別排在第26、29、19、22位。從需求側看,居民的數字商務消費意願與水平隨著青海近年來的發展不斷提升,已逐漸達到全國中游水平﹔從供給側看,青海科技創新能力的不足以及整體數字商務環境的不成熟制約了數字商務的發展,但得益於青海全省數字經濟的加快布局,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的價值已得到數據証實。

  數字商務快速良好的發展離不開友好的環境和豐富的需求,而發展的核心一定是實體商務發展與數據要素有效利用及兩者的有機融合。近年來,青海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文化底蘊,獨特的通道優勢不斷推動實體商務發展。精加工牛羊肉、有機枸杞、高原藜麥、高端菜籽油、富硒富鍺農產品、有機飼料等產品已經打出品牌,“鎂鋰鉀”循環工業產業鏈上的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行業健康發展,青海湖、茶卡鹽湖、唐道637、西寧熊貓館、袁家村·河湟印象等成為旅游打卡地,“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繡”閃亮全國,“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框架協議簽署,鐵海聯運專列繼續開行,海東、西寧兩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相繼獲批,青海實體商務已經形成了一批特色產業,展現了青海特色。數據要素有效利用主要包含數據、算法、算力三個方面,數據作為基礎生產資料通過合適的算法進行分析處理應用,消耗以電力為能耗的計算機算力資源,使數據轉化為合適的形態滿足應用場景的使用。氣候冷涼、清潔能源豐富造就了青海數字經濟天然良港的屬性,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運營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於5月8日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正式投運,算力成本是青海最明顯的優勢﹔青海省內三所高校計算機系蓬勃發展,青海大學計算機系一直以來受到清華大學對口支援,數字領域部分高科技公司在青設立分支機構,算法支撐有了依托﹔在獨具青海特色的“1119”數字經濟發展促進體系下,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和根鏡像服務器成功布局,青藏高原數據災備中心等大數據項目建成,“支持漢藏雙語的互聯網+就業大數據系統”開發成功正式運營,數據資源不斷聚集。青海數據要素有效利用的必備條件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發展可期。整體看,青海數字商務發展在全國雖處於落后梯隊,但極具發展潛力。

  二、青海數字商務發展的長短期目標

  加快推動青海數字商務發展,既要明確發展的潛力所在,同業也要正視存在的制約因素,平衡長短期收益,科學制定不同階段發展目標,全面繪制發展藍圖。

  青海實體商務發展逐漸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道路,然而還有一些關鍵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綠色有機農牧業產量較低。近年來,青海不斷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培育等重點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但由於土地可利用總量不高,現代農牧業技術推廣難度大,生態環保責任重、壓力大,農畜產品總產量還處在較低水平,不利於大面積營銷推廣及“青字號”品牌創建。二是工業產業鏈條不全。由於人口基數小,內部市場容量不大,科技支撐水平不高,制造業基礎相對薄弱,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原因,青海省內多數工業產業“兩頭在外”。產業鏈條不全的問題在此次新冠疫情沖擊下更加明顯,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沖擊經供應鏈、銷售鏈、金融鏈逐漸傳導至青海省內,令企業蒙受了損失,“穩產達產”的不確定性增加,加快“補鏈延鏈”成為青海工業擺脫“受制於人”的首要任務。三是服務業轉型與傳播還需升級。青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雖連年增長,但網絡服務沖擊下的本地實體商業向持續客戶引流、增加客戶粘性的體驗式業態轉型速度較緩慢,跨境電商發展實質性內容還不多,本地高端消費增長相對乏力。“大美青海”“夏都西寧”“東方瑞士——天境祁連”等旅游品牌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打響,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速度與質量不斷提高,青海全省旅游收入逐年增長,對“頭回客”吸引力較強,但由於旅游產品與青海省外部分地區同質化嚴重等因素影響明顯,“回頭客”形成概率較低。

  加快提升數據要素的有效利用已成為青海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然選擇,其數據、算法、算力的基礎還需夯實。一是“在線”數據匱乏。青海當前布局數據中心的數據基本為沉澱性數據,以災備中心、深度存儲數據為主,商務領域的數據實時性要求高,“在線”已成為數據應用效率提升的標配,因而青海現有的數據特征將極大影響未來的收益性。二是算法增量較小。數據資源的分析挖掘以各大互聯網巨頭公司為主力,僅靠幾所大學難以達到數據深度挖掘的效果,也就難以滿足符合當前各類復雜應用場景的算法需求。三是算力優勢發揮不完全。青海地廣人稀,國家電網在完成“戶戶通電”時產生了巨大的成本,即使擁有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平攤成本,上網電價依然難以降到最低,甚至出現了外送售出電價低於本地使用電價的“電價倒挂”現象,因而算力基礎設施運營的最大成本——電價,成為了更多互聯網巨頭布局青海的掣肘。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青海實體商務的發展亮點眾多,但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的領域還較為匱乏,數據要素有效利用的局限明顯,並不足以支撐實體商務全域數字化發展。因而,就青海數字商務發展的目標來看,短期應打造“小而美”,集中配置核心數字資源於優勢特色產業,如拉面經濟、文化旅游等,扶持具有青海特色的數字商貿產業和企業,優化青海省內相關在線業態﹔長期應注重補齊短板,強化實體商務產業發展,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促進實體商務發展與數據要素有效利用、齊頭並進。

  三、青海數字商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數字商務的基礎始終是實體商務,沒有實體商務的支撐,數字化賦能無從談起,在進行數字商務發展頂層設計、制定發展規劃、落實具體項目時,要堅持“實體為本、數字為用”的基本思路。要基於青海數字商務擁有的潛力和存在的局限,妥善發揮優勢,加快補齊短板,從推動優勢產業數字化、優化數字商務業態,增強數字商務支撐三方面著手發力,加快推動青海數字商務發展。

  1.加快推動優勢產業數字化

  集中已有的數字資源優先賦能優勢產業,加快將數字技術落實到各應用場景,打造“小而美”數字商務。一是推動拉面經濟數字化。拉面經濟是青海獨有的特色產業,不僅每年創造近百億產值,吸納近二十萬就業人員,還是青海文化、產品、旅游等重要的對外輸出窗口。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數據融通共享、原料精准配送、品牌整合重塑后,拉面經濟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其產生的金融、宣傳、營銷等屬性將進一步增強,同時帶動更多的上下游產業發展。二是推動數字文旅發展。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精准捕捉游客動態數據,推進青海全域旅游管理調控,結合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定制一站式、個性化出游方案。以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等計算機視覺技術展示“大美青海”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旅游景點全景和文化產品,不僅可以打造旅游新體驗,還將升級宣傳推廣效果,為不斷創建高端旅游品牌打好基礎。

  2.合理優化數字商務業態

  加快補齊本地數字商務業態,提升數字資源的運用效率,加強消費刺激力度,有效深化三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引導發展社區電商。青海省內暫時還缺乏較有影響力的社區電商,要引導培育相關行業企業,支持生鮮配送、社區團購等新業態的良好發展,提升消費品質,將部分消費留在本地。在發展實踐中要堅持市場導向,採取“審慎包容”的管理思維,靈活制定支持政策。二是實現自媒體電商產業化。自媒體電商已經成為網絡流量的重要入口,也是商貿流通領域銷售的重要窗口。青海自媒體電商企業目前大多分布在各大企業孵化基地中,整體呈現規模不大、內容創作較弱、影響力不強的特點,要加大對相關企業孵化培育的支持力度,引進部分內容產業企業或在青設立分支機構,著力促進自媒體電商產業化。三是推動消費刺激數字化。疫情引發的消費下滑在所難免,消費端的刺激政策已經出台實施,下一步要妥善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將本地居民“消費畫像”勾勒出來,出台更有針對性的消費刺激方法。以此不斷積累經驗,政府可設立一支基金,將消費刺激數字化作為一種通用性的政策措施,推進消費升級,對沖宏觀經濟風險。四是整合在線商務平台。從電子商務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看,打造在線商務平台不僅需要大量的可持續資金支撐和專業的團隊運營,市場大勢的“風口”也必不可少。發展平台經濟是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具體實踐,但就實際情況來看,青海已經投資興建的各類平台運營情況不一,部分平台在初創時對市場環境考察不全面,后續引流及持續發展成本高企。優化平台經濟頂層設計,有效整合已有的在線商務平台,對接國內大型電商平台,將有利於對沖市場風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打造青海特色名優產品。

  3.持續優化數字商務支撐

  以“西數東輸”為目標,強化數據要素的有效利用,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為不斷應用數字技術賦能各產業做好准備。一是盡快成立數字商務中心。依托大數據產業園成立數字商務中心,以“政府推動、市場運營”模式進行運營管理,整合商務部門數據以及企業線上經營數據,建立大數據集成應用體系,發揮數據採集、分析、挖掘的價值,賦能企業線上線下同步經營。尤其要針對青海“兩頭在外”行業發展受限現狀,運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暢通產業鏈數據循環,共享產業鏈數據資源,匹配上下游供需信息,為企業優化決策鋪平數字道路。借助已有的軟硬件設施基礎,從財稅、金融、培訓、中介服務等方面全面提升商貿企業數字化支撐能力,合理分配資源,杜絕重復建設。二是加快布局算力基礎設施。著力解決目前工業用電價格不夠低等問題,切實發揮青海本地氣候冷涼和清潔能源發展迅速的優勢,緊抓國家大力發展“新基建”的機遇,制定政策鼓勵更多互聯網巨頭企業將算力基礎設施布局本地。同時將算力資源就地轉化,引入數據領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建立數據標注中心、呼叫中心等,確保青海未來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鏈中佔據一席之地。三是試點數據產權確定方案。建立數據確權和流通試點中心,從地方立法角度探索數據作為生產資料的產權確定標准,爭取在全國范圍內獲得先試先行的優勢,以此為基礎吸引更多數字經濟行業企業布局青海,增加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場景,保証在未來擁有大量數據資源的情況下,安全可靠、無法律障礙地在青海本省范圍內發展數字經濟。四是培育數字商務新型人才。以本科、專科、高職院校開辦專業課程、引進在線培訓資源、吸納本地流量人才等方式加強網紅、帶貨主播等數字商務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儲備,要以適應數字商務發展為人才培養目標,增強人才的專業化和多元化屬性。海東科技園與廣電合作進行主播培訓,青海啟迪之星與青海大學計算機系聯合開設夢想課堂等實踐活動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成效,建議相關部門開展調研,豐富完善數字商務人才培訓體系。

  (作者單位: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責編:劉沛然、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