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版“限塑令”能否扭轉青海省塑料使用現狀?

2020年06月17日11:04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人民網西寧6月17日電(劉沛然)1月1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整體部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今年4月,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結合青海省實際情況,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辦法》,文件指出,到2020年底,青海省會西寧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西海都市報 供圖

之前“限塑令”效果並不理想

早在2008年,我國就已經實施了“限塑令”,然而這十余年來,“限塑令”的執行效果並不理想。

近日,記者調查了青海省會西寧市的部分超市、商店以及農貿市場以,發現絕大多數的小型商販為招徠顧客,會免費提供塑料袋﹔大型超市雖然實行塑料袋收費政策,但是對於多數超市的消費者而言,一毛、三毛的塑料袋錢並不能產生太大的約束力,並且超市中用來裝散稱商品及生鮮商品的“連卷袋”也是免費提供的。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外賣及快遞行業也正在成為塑料包裝的“重災區”。

市民希望加大宣傳科普力度

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他經常在外面不同的小餐館裡就餐,店主都提供一次性塑料杯。來吃飯的顧客也是習以為常地自己用一次性塑料杯倒茶水或者開水喝。好多人知道使用一次性塑料杯對人身體不好,對環境保護也不好。但人們還是習慣成自然,用了就用了。很多人買了外賣,對自己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是可以降解還是不可降解,都不大了解。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標有PE(聚乙烯)、PE-HD(高密聚乙烯)標志的塑料袋,是一次性塑料袋,屬於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以循環利用回收。另一種塑料袋,有EPI的標志,在EPI字母右上角帶有小花標志,這類塑料袋就是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循環使用。

記者對超市、農貿市場塑料袋進一步了解發現,超市和農貿市場塑料袋上均印有PE(聚乙烯)和PE-HD(高密聚乙烯)的標志。採訪中,超市收銀員和顧客,對含有這類標志的塑料袋了解很少。“我一般拿自己保存的普通塑料袋買菜,這種可降解購物袋沒見過。”市民白女士說。對於可降解購物袋,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攤主、市民對它的認知很少。

“限塑”需要全社會共同配合

據國家郵政局3月27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快遞企業日均快件處理量超1.7億件,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這些快遞包裝使用了大量塑料包裝制品。另據美團點評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美團餐飲外賣業務在2020年一季度日均訂單量1510萬筆,而外賣包裝通常採用一個或多個餐盒分別用塑料袋包裝,再與一次性餐具放進一個大塑料袋中的包裝形式,同樣需要使用大量的塑料包裝制品。

有力的要素保障是有效治理塑料污染的關鍵,“限塑令”不能老是成為“紙上令”,還需有實招和妙招應對才是硬道理。首先,需有源頭治理理念,公布了“限塑令”,關鍵在於落實,這就需要從源頭上入手。其次,需納入信用體系,可考慮把違規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業、個人等相關違法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其三,需跟進可替代品,需要盡快研發可替代品,鼓勵全生物降解塑料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滿足廣大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讓廣大市民不受“限塑”“禁塑”的框定而影響日常生活。(消息綜合:人民法院報、東方証券、德州新聞網、西寧晚報、西海都市報)

(責編:劉沛然、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