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人物特征 展現英模本色

張德祥

2020年03月26日10: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0集電視劇《谷文昌》最近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收官,產生了良好的收視效果。很多觀眾認為,谷文昌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共產黨人,這樣的干部是群眾貼心人。

  谷文昌1915年生於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作為南下干部,1950年起在福建東山島任區長、組織部長、縣長、縣委書記等職,一干就是十幾年,帶領群眾改變了東山島荒涼貧窮的面貌。直到1981年1月30日,66歲的谷文昌病逝於福建漳州。谷文昌去世多年后,群眾修建了“文昌閣”,紀念他。電視劇《谷文昌》就是對這一真實人物的再現。

  電視劇《谷文昌》之所以能打動觀眾,是因為還原了一個朴實、本色、可信的人。在東山,人們很少看到谷文昌待在辦公室裡,他大部分時間在群眾中,在工地和現場上。他和許多農民是朋友。他原是石匠,參軍后成了干部,但他始終保持一個普通人的本色,沒有干部的“身份感”,更沒有“官架子”,老百姓覺得他可親可近,有話願意給他講、和他交心。

  電視劇用細節和事實濃墨重彩地表現了這一點。谷文昌設身處地感受農民的困苦,理解“敵偽家屬”處境,他三番五次,層層申請,堅持把“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即使是處理銅缽村玉鳳丈夫寶仔從台灣回來這件事,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但他就是這樣一個人,隻要有利於國家和人民,就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他心裡裝著群眾,一心一意為群眾解決困難。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他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擁護。

  電視劇《谷文昌》的重要價值,就是發掘了谷文昌身上朴素的“與民一體”的品質。植物因為有根須,才能扎根土壤。干部“與民一體”“與民共情”,才能受到群眾的愛戴擁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許許多多這樣本色的干部,谷文昌是其中之一。谷文昌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干出樣子,群眾就會跟上來。徹底治理東山的風沙災害、把荒島變成綠島,是他帶領東山人民干出來的。谷文昌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干部,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實在本色,是最珍貴的底色,這種底色是一種免疫力,防止蛻化變質。

  該劇能夠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也得益於用心制作。實景拍攝,簡陋卻真實,畫面還原了特定年代的氛圍與色調。主要演員表演到位,再現了人物精神世界,塑造出鮮明的性格。銅缽村幾位村民,雖是配角,卻鮮活生動,與主角相得益彰,富有戲劇張力。真人真事不好表現,必須堅持大事不虛的原則,不能編織離奇故事,唯有在表現人物性格和生活細節上下功夫,人物才能鮮活,故事才能動人。

  以“常”取勝,這是最難的。英模人物的藝術化還原,如何在平常中見真情、在朴實中現力量,尤其考驗創作者的藝術功力,及其對生活、對時代、對人性的把握能力。《谷文昌》主創團隊緊緊抓住時代特征和人物成長過程,圍繞人物品質和性格,塑造出了一個實事求是、勇於擔當、可親可敬的基層干部形象,展現了朴實的共產黨人本色,使之成為繼《焦裕祿》《楊善洲》之后,又一部以人物性格贏得觀眾的優秀電視劇。

  (作者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責編:陳明菊、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