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城東區“三步曲”推動城中村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2020年03月19日10:13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外來人員登記處

城中村是西寧市城東區疫情防控不可忽視的重點區域之一。樓院分布廣、房屋出租多、人口流動大、居住人員雜、管控難度大是城中村的典型特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西寧市城東區堅持以15個城中村黨支部為骨干,黨員干部作先鋒,廣泛發動群眾,大力宣傳、科學引導,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保護了群眾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夜間值守

以支部為骨干,“地毯式”摸排

“全村黨員干部要帶頭,全面摸排管控,不能漏一戶、不能漏一人。”這是泮子山村黨支部書記李長春參加完韻家口鎮黨委政府的疫情安排會后及時給“兩委”班子成員說的第一句話。“疫情防控最怕聚,今年拜年就算了,要是紅白喜事要從簡......”李長春早早起床,拿出了自己的小本子記下工作要點,他要把疫情防控的所有要點都寫出來拿到村委廣播,提升村民的防控意識。

城東區的15個城中村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以小區、樓棟、網格為單位,各村黨支部組織200余名機關干部、村干部、網格員“混編”下沉到城中村的各小區、各樓棟,明確排查和疫情防控責任人,採取“村委登記、卡點登記、物業巡查、入戶摸排、電話詢問、短信通知、鄰裡守望、獎勵舉報”8種排查方式,對城中村的小區樓院、集貿市場、沿街商鋪、旅店賓館等逐門逐戶進行摸排,加強對疫情高發地區返鄉和外來人員、車輛的排查管控,確保重點人員找得到、管得住、服務好。積極發動居民參與疫情防控,嚴格把好村口、小區出入口、店鋪口、樓棟口、電梯口“五個關口”,切實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為進入小區車輛消毒

以黨員為先鋒,“封閉式”管理

“師傅,請拿身份証登記,量體溫、消毒這些都是必須的”。值守在曹家寨村一個勸返點的黨員逐一對來往人員進行登記。曹家寨村區域分布廣、流動人員多,全村共有65個巷道口,人員出入管控難度大。面對復雜的村情,曹家寨村黨總支書記劉國海及時召集“兩委”班子成員經過反復協商,在充分考慮值守人員配備情況下,由全村黨員帶頭在9個便於人員出入的巷道口建立檢查點,並及時封鎖了其他巷道口,全力做好往來人員排查工作。

城東區15個城中村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通過整合聯點單位黨員、小區黨員等力量,成立臨時黨支部,設置“黨員先鋒崗”,開展防護宣傳、體溫檢測、出入登記、外來人員勸導等,確保嚴防守、無死角、全覆蓋,守好家門口的最后一公裡。在黨組織的號召下,200余名基層黨員率先垂范、帶頭包干,屬地、聯點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發動300余名樓長單元長、志願者、熱心群眾等,成立黨員先鋒隊、抗疫突擊隊、“阿娘服務隊”“阿爸志願隊”等20支志願者服務隊伍,全力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筑牢了疫情風險防控的“銅牆鐵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合力。

為進出人員量體溫並做好登記

以群眾為靠山,“管家式”服務

“對隔離人員實行‘三色’分類管理,需要的日常必需品,由物資採購隊跑腿代辦”“您要的雞蛋、青椒、西紅柿、帶芝麻的烤馕和活鯽魚已經放在門口了,待會自己拿進去啊”。友誼村物資採購隊的趙清明在微信中給居家自行隔離人員說。“你們防護措施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注意個人安全!”這是居家隔離聯系群裡工作人員和隔離人員在微信群中的互動聊天,雖然隔了一扇門,卻擱不住滿滿的愛。

城東區的15個城中村堅持服務群眾“不打烊”,廣泛公布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聯系方式,設立24小時熱線電話,實現信息通暢。搭建帳篷為臨時陣地,專門安排2名黨員負責群眾居民的咨詢求助、困惑解答、需求訴求及后勤保障等。針對居家隔離人員,各村創新服務方式,實行“1對1、N對1”的結對模式,按照“居民點單、網格接單、支部派單、黨員送單”的閉合方式,結對人員不但時刻關注隔離對象的身體狀態,還要幫助代買日常用品、瓜果蔬菜、米面糧油等必需品,並以無接觸的方式,把物資送到群眾家門口,讓居家隔離人員解除了后顧之憂,通過“多跑腿”傳遞了別樣的溫情。凝心聚力戰疫情,眾志成城渡難關,捐物資、送溫暖,不聚集、不串門、不扎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后盾。

 

周家泉街道辦事處成立臨時黨支部

(責編:陳明菊、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