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不撂荒 在家也賺錢

趙 睿

2020年03月17日08:47  來源:青海日報
 

   “這種長期撂荒后的地土壤有機質比較高,無化肥農藥殘留,種有機青稞的條件非常好。”

  3月,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昂思多鎮德加村的田間地頭,一位精干的年輕人在查看土質,看著他對這片撂荒地的熱心勁兒,我們上前去詢問。

  “之前我在海西經營個體生意,兩年前回鄉承包了3000畝復耕的撂荒地,打算開家酒廠經營有機青稞酒。”返鄉創業青年朱公保才說道。

  朱公保才腳下的這片土地,幾年前一直處於無人耕種當中,而如今在技術部門的支持下,這片撂荒數年的田地將重獲“新生”,也啟迪了他對自己的事業新的思路。最近,他每天忙著向村民和農業專家請教優質青稞種植經驗,廠房修建也在有序推進中。

  化隆縣是海東乃至青海的勞務輸出大縣,僅拉面從業人員就有12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加之山多川少,耕地產出低,土地流轉困難,撂荒地現象給縣域糧食生產安全帶來了挑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化隆縣委縣政府立足鄉村振興戰略,針對撂荒地這一突出問題,按照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等要求,分析耕地撂荒的原因,制定撂荒耕地恢復生產計劃,深入村社、入戶到田,一戶一戶地查、一塊一塊地落實,確保適種的耕地應種盡種,解決撂荒耕地復耕實施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對撂荒耕地、承包人、耕作人及耕作情況全面登記造冊,建立台賬管理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撂荒耕地恢復耕種計劃,做到宜糧則糧、宜草則草、宜林則林。

  同時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牧業,充分利用19.1萬公頃優質草場資源和3.6萬多公頃耕地所提供的農作物秸稈,依托“糧改飼”項目激發廣大農民種糧種草的積極性。

  化隆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副局長馬小波說:“今年我們以土地流轉、托管經營、招商引資三種方式將剩余的全部撂荒地進行復種,截至目前,全縣共盤活撂荒地567公頃。”

  朱公保才的三千畝復耕地,就屬於招商引資的代表。德加村村委會主任朱公保才旦告訴我們,所種植的有機青稞,收獲以后將投入到酒廠,用於釀造有機青稞酒,預計年底企業能收入50萬元左右。

  土地不撂荒,在家也賺錢。土地流轉不僅提高了周邊農戶種糧的積極性,也吸引外地務工返鄉群眾發展種植業。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化隆縣未能及時返程務工、開業的拉面從業人員,紛紛參與到春耕備播中,一時間,黃河岸邊形成了一派全民參與整治撂荒地的熱烈場面。通過重拾自家的土地,流轉承包撂荒土地農作物,村民們為保証全年收入不減少上了一道“保險”。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